A glimpse of 18 districts
Wong Tai Sin(黃大仙、新蒲崗)
area 
926公頃
  
population
約430,000

黃大仙區統計資料

黃大仙區有用電話

 
 
  黃大仙位於九龍的東部,區內有不少公共屋村,住宅的人口亦可說不少,其中以黃大仙廟,最人所知,黃大仙廟座落黃大仙地下鐵車站的龍翔道出口,廟的四周環伺著參天的現代高樓大廈。黃大仙廟的功能和許多中國的寺廟相仿,不僅僅是宗教信仰的聖殿,也是社區盛會的活動中心。

  黃大仙上村正進行重建工程,而黃大仙廟外圍亦在97年完成加建工程,增加「從心苑」的湖水樓閣休憩地,種植了很多花竹樹,令廟內更添生氣,只要你付二元入場費,便可進內遊覽一番,遠離煙火熏熏的廟宇。

  而政府有意在2000至2001年進行重建黃大仙上村東、南、西、北座。屆時會興建一幢酒店,便黃大仙成一個旅遊熱點。

characteristics
  黃大仙區的各稱源自著名的黃大仙祠。

  區內的住宅樓宇多是公營房屋,而區內老人人數亦佔本區人口一個較大的比例-在84%的居民居於公
       共租住屋h或租者置其屋/居者有其屋/私人參建居屋等而約20%為60歲以上。


獅尾脊

獅子山,高 495 米,為分隔市區與沙田間的九龍群峰一員,麥理浩徑在北麓匆匆而過,未及登峰覽勝。從沙田坳道法藏寺側,有明顯山脊登上頂上三峰之東峰,三峰之間,有明徑相接;西峰獅子頭,形勢險要,為攀石人士的練習場地,一般行友未具有關經驗者,切勿胡亂模仿。

交通:巴士3C, 3D, 15A, 116, 302及小巴18號可到達慈雲山巴士總站。

獅尾脊一直是旅界常採用以登獅子山的典型險脊。其實獅子山尚有多條艱辛路線已為旅人開發,如石馬脊 / 內脊及獅肚縱走 / 橫跨線等,獅尾相形之下僅屬小巫而已。雖然如此,獅尾仍保持一定的吸引力。自獅子山燒烤公園登上山腰,可見獅子山頭、身、尾俱神似一頭俯伏大地的雄獅。

沙田坳道法藏寺

被前人命名為天梯的巨型石群
從慈雲山巴士站的斜坡梯級登步而上,即由沙田坳道登獅尾,可傍沙田坳道法藏寺側小徑上啟,也可先訪鄰近廢置石礦場,再向左折回獅尾。過獅尾入口警告牌後攀上石堆,來到獅尾天梯(如左圖)。天梯本應為一直插雲空的天然石塔,經風雨長年摧打而塌下,斷裂斜置成梯狀。


過天梯後尚要扳登數度陡坡,愈上則坡度逐漸放緩。由山腳至山頂,均可見不少文人雅句題刻在岩面上。俯視兩旁深亢削坡,令人悸懾。

傻人塔遺蹟位於獅尾中段斜坡上。塔高約十五呎,由自稱傻人的陳十根,黎水皮,曾唯恕,陳普聲及廖之初幾位長者馱沙負石建成。塔身分數層,上刻有對聯題字,其中第二層塔身刻有 "雙山抱海浮游鯉,一塔擎天起睡獅",對以太平山與獅子山為首的港九群峰,維多利亞港,鯉魚門及傻人塔作出最簡潔神絕的描繪。惜1964年的颱風將塔攔腰摧折,上段滾下山坡,需識途者才得一窺原貌。下段仍殘留脊上,供遊者憑弔。


傻人塔遺蹟


獅尾頂部警告牌

及至獅頂三峰,山徑轉為平坦。獅尾脊頂東峰之上,再遇郊野公園管理局所豎立的警告牌。回望之前走過的稜脊,數重急坡起伏有序。

前望懸崖壁立的獅子頭如無攀爬經驗切勿登上獅子頭圖二),現已成為一般旅行人仕的熱門行山地點。獅子山自古以來別名甚多,有稱虎頭山,獺子頭,駱駝山等 (詳見香江百岳)。獅子頸 (大坳) 遠在宋代已成溝通九龍新界的交通要道,清朝時山巔更設置煙墩。獅峰舊譽有一景 "駱頂含煙", 指從朝暮間峰頂浮現的雲彩可測風雨。佇立極頂靜看夕暉,環望獅子山下萬物作息,感受獅峰一柱擎天的雄偉氣勢,已令人渡過一個充滿詩意的黃昏。

志蓮淨苑
地址 志蓮道5號
最近之鐵站出口 鑽石山C2站出口,沿鳳德道步行約10分鐘
電話 23541882
營業時間 暫不公開參觀(至二零零零年五月尾)
特色 建於三十多年前,於1989年由香港名影星譚詠麟、曾志偉、梅艷芳等人募捐重建,苑內以唐朝的斗拱型設計,再配以殿前的湖水蓮花,十分古典優雅。
 
District Board
 地址 : 九龍新蒲崗景福街
新蒲崗政府合署4樓
電話 : 23235668
傳真 : 23521841

popular scenic spots
黃大仙祠

志蓮淨苑
 
回主頁 上一區 | 返回此頁開端 | 下一區


最後更新日期:10-12-03 09:50.(香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