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的音樂歷程

我從孩提時代便接觸音樂(大約二、三歲),因為父親從少

喜歡聽音樂和買大量唱片、卡色帶回家,每看到那些色彩

鮮艷、五光十色的唱片封套和內頁,深深著迷。

 

剛開始聽歌是以古典和輕音樂為主,反而日後被流行音樂

所取代。開始接觸流行音樂大概是始於七十年代中的Bee

Gees年代。當時在GreaseSaturday Night Fever電影的帶動

下,最球性Disco熱潮風靡全球,也令Bee Gees氣勢空前

難怪滾石雜搖把1978年定為The Year of Bee Gees」。

時所有流行音樂都以Disco beat為主,在這種趨勢帶動下曾

出產過無數Disco樂隊和歌手,對當時Disco音樂和歌手的時

尚打扮十分好奇。

 

但畢竟Disco時代只是我的童年時期,對流行音樂剛接觸,

並沒有多大印像也並不太懂。真正沉醉流行音樂世界是始

於八十年代的英倫新浪漫時期(New Romance),也正是我

的青少年成長期。英倫新浪漫時期和以Bee Gees兄弟帶領

下的美國Disco熱潮一樣,在流行音樂史上大放光芒。當年

我最愛收集新浪漫歌手的唱片、照片、海報、MTV等等,

實在達到廢寢忘餐的瘋狂地步。新浪漫過後,接著便是八

十年代中期歐洲的Europe beat也是一樣出過無數精采樂

曲和歌手樂隊。反觀八十年代的香港、日本流行樂壇亦是

十分精采,香港有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艷芳,日本方面,

如果說九十年代是木村拓哉的世界,那麼八十年代便是近

藤真彥的世界。此外還有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吉川晃司

、藥師丸博子Checkers安全地帶等等。

 

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初出現一種很特別的音樂品種House

它是一種比較慢板的跳舞音樂,包括一些黑人音樂元素

例如RapTechno等,基本上以黑人為主導,和之前 一段很

長時期由白人主導的流行音樂樂壇取而代之。八十年代末

還有一種新的流行元素un-plug,顧名思義它是反八 十年代

電子音樂而產生的,主張非電子的傳統樂器演奏,它在九

十年代大熱。九十年代還有以Take That帶起的Boy Band

潮、繼續BreakdanceHip-Hop熱潮等。到了九十年代 末

又有以Madanna帶起的新電子音樂熱潮,繼續新 浪漫,所

以流行音樂像服裝一樣,週而復始,循環不息。

 

近年比較喜歡日本的R&B音樂,例如宇多田光、Misia

小柳由紀、Sakura還有日本的戀愛教祖Aiko;香港方

面喜歡彭海桐;台灣方面喜歡陳綺貞。不過,最鍾情的始

終是八十年代的音樂,特別是英倫新浪漫音樂。

 

音樂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娛樂那麼簡單了,它是我生命一個

很重要的部份,是世上最美麗的東西,伴我渡過無數個痛

苦和快樂的歲月。

 

聽了這麼多年的流行音樂令我體會到原來成名不是必然

的,每位歌手、樂隊,無不是歷經千辛萬苦、無數艱苦磨

練下才能有舉世觸目的成就,就算成名後,不是執著那份

不怕失敗的奮鬥精神,依然很快會在樂迷心目中人間蒸發

的。對於在逆境下的香港人希望能帶來些正面的意義。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