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
(回上頁)(回主頁)
7.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 定位 刺灸法 主治
1. 睛明 內眼角上方約0.1寸處。 沿眶緣緩慢進入約0.5-1寸。不宜大幅度捻轉或提插。 禁灸。  目赤腫痛,目翳,目視不明,眼瞼閉合不全,。
2. 攢竹 眉毛內側端,眶上切跡處。 向下或向魚腰方向平刺 0.3-0.5寸或透穴 。禁灸。 前頭痛,眉棱骨痛,目赤腫痛,目視不明,眼瞼閏動。
3. 眉沖 眉頭直上,入髮際 0.5 寸處。 平刺 0.3-0.5寸,禁灸。 頭痛,鼻塞,眩暈,癲癇。
4. 曲差 對正中線旁開 1.5 寸,入髮際 0.5 寸處 平刺 0.3-0.5寸。 頭痛,鼻塞,鼻衄,目視不明。
5. 五處 曲差穴上上 0.5 寸(上星穴旁開1.5寸) 平刺 0.3-0.5寸。 頭痛,目眩,癲癇。
6. 承光 五處穴上 1.5 寸。 平刺 0.3-0.5寸。 頭痛,目眩,癲癇。
7. 通天 承光穴上 1.5 寸處。 平刺 0.3-0.5寸。 頭痛,目眩,鼻塞,鼻衄。
8. 絡卻 通天穴後 1.5 寸。 平刺 0.3-0.5寸。 暈眩,耳鳴,目視不明,項腫,癲狂,癲癇。
9. 玉枕 腦戶旁開1.3寸,枕外粗隆上緣外側處。 向下平刺 0.3 寸。 頭項痛,目赤腫痛,鼻塞。
10. 天柱 啞門穴旁開 1.3 寸,斜方肌外緣凹陷處。 斜刺 0.5-1 寸。 頭項強痛,咽喉腫痛,鼻塞,癲狂。
11. 大杼
(八會穴)
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0.5-0.8 寸。 頭項強痛,脊強,發熱,鼻塞,咳嗽。
12. 風門 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傷風咳嗽,身熱,頭資強痛,胸背疼痛。
13. 肺俞
(背俞穴)
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咳嗽,氣喘,潮熱盜汗,吐血,胸背痛。
14. 厥陰俞
(背俞穴)
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旁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咳嗽,心悸,心痛,胸悶痛,癲狂,癲癇。
15. 心俞
(背俞穴)
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心悸,心痛,胸悶痛,失眠,心煩,癲狂,癲癇。
16. 督俞 第六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發熱惡寒,心痛,胃痛,腹痛,腸鳴,呃逆。
17. 膈俞
(八會穴)
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嘔吐,呃逆,食不下,咳嗽,氣喘,潮熱,盜汗,血虛,頭暈,心悸。
18. 肝俞
(背俞穴)
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脅痛,黃疸,吐衄,目疾,癲狂。
19. 膽俞
(背俞穴)
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脅痛,黃疸,口苦,潮熱。
20. 脾俞
(背俞穴)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腹脹,泄瀉,黃疸,痢疾,水腫,嘔吐,便血,脾胃虛弱。
21.胃俞
(背俞穴)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 寸。 腹脹,泄瀉,腸 鳴,嘔吐,脾胃虛弱。
22. 三焦俞
(背俞穴)
第一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 0.5-1 寸。 腹脹,泄瀉,腸鳴,痢疾,小便不利,水腫,腰背強痛。
23. 腎俞
(背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 0.5-1 寸。 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白帶,不孕,不育,小便不利,遺尿,水腫,耳鳴耳聾,腰膝痠痛。
24 氣海俞
(背俞穴)
第三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旁 1.5 寸。 直刺 0.5-1 寸。 腰背痛,痛經,痔瘡,下肢痿痺。
25 大腸俞
(背俞穴)
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 1-1.2 寸。 腹脹,腸鳴,泄瀉,痢疾,腰痛,下肢痿痺痛,痔瘡出血。
26 關元俞 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 1-1.2 寸。 腹脹,泄瀉,小便不利,腰痛。
27 小腸俞
(背俞穴)
第一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 直刺 1-1.2 寸。 小腹脹痛,小便不利,遺尿,遺精,白帶,腰痛。
28 膀胱俞
(背俞穴)
第二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平第二底孔。 直刺 1-1.2 寸。 小便淋澀不通,遺尿,遺精,腰脊強痛,下肢痿痺。
29 中膂俞 第三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平第三底孔。 直刺 1-1.2 寸。 痢疾,疝氣,腰脊強痛,消渴。
30 白環俞 第四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1.5 寸。平第四底孔。 直刺 1-1.2 寸。 遺尿,疝氣,白帶,月經不調。
31 上寥 第一底後孔中。 直刺 1-1.2 寸。 腰底疼痛,月經不調,帶下,陽痿,疝氣,遺精,小便不利。
32 次寥 第二底後孔中。 直刺 1-1.2 寸。 腰底疼痛,月經不調,帶下,遺精,帶下,陽痿,疝氣,下肢痺痛。
33 中寥 第三底後孔中。 直刺 1-1.2 寸。 腰痛,腹痛,腸鳴,泄瀉,小便不利。
34 下寥 第四底後孔中。 直刺 1-1.2 寸。 腰痛,腹痛,腸鳴,泄瀉,小便不利。
35 會陽 尾椎下端旁開 0.5 寸。 直刺 1-1.2 寸。 痢疾,泄瀉, 便血,痔瘡,陽痿。
36 承扶 臀橫紋正中處 直刺 1- 2.5 寸。 腰疼,下肢痹痛,痔瘡。
37 殷門 承扶與委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直刺 1- 2 寸。 腰脊強痛,下肢痹痛。
38 浮"郗" 委陽穴上1寸,當股二頭肌腱內側。 直刺 1- 2 寸。 臀股部疼痛,麻木,膕窩疼痛。
39 委陽
(三焦下合穴)
膕橫紋下端,股二頭肌內緣。 直刺 1- 2 寸。 小便不利,小腹脹痛,腰脊強痛,下肢攣痛。
40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膕橫紋中央處(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 直刺 1- 2 寸或點刺出血。可以灸,但禁疤痕灸。 腹痛吐瀉,小便不利,腰、腿、膕部疼痛,下肢不遂,中暑。
41 附分 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項、肩、背部拘急強痛。
42 魄戶 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咳嗽、氣喘、資背強痛。
43 高肓 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肺勞、咳嗽、氣喘、遺精、盜汗、脾胃虛弱、肩背痛。
44 神堂 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咳嗽、氣喘肩、胊痛、背痛。
45 意譆 第六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咳嗽、氣喘、瘧疾、肩背痛。
46 膈關 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嘔吐,噯氣,食不下。
47 魂門 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胸脅脹痛、嘔吐、飲食不下。
48 陽綱 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黃疸、腹痛、腸鳴,泄瀉、消渴。
49 意舍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腹脹、腸鳴,泄瀉、嘔吐,食不下。
50 胃倉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腹脹、胃脘痛、水腫、小兒食積。
51 肓門 第一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向脊椎斜刺 0.5-0.8寸。 腹痛、痞塊、便秘、婦人乳疾。
52 志室 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直刺 1-1.2 寸。 遺精、陽花、小便不利、水腫、腰痛、性功能低下。
53 胞肓 第二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直刺 1-1.2 寸。 腸鳴腹脹、二便不利、腰膂痛,陰腫。
54 秩邊 第四底椎棘突下,督脈旁開 3 寸。 直刺 1-2 寸。 小便不利,大便難、腰底痛、下肢疼痛、下肢不遂、痔瘡。
55 合陽 委中直下 2 寸。 直刺 1-1.5 寸。 腰肖強痛、下肢痺痛、疝氣、崩漏。
56 承筋 合陽與承山穴之間。 直刺 1-1.5 寸。 腰背疼痛、腿痛轉筋、痔瘡。
57 承山 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頂端。 直刺 1-1.5 寸。 腰背疼痛、腿痛轉筋、痔瘡、便秘。
58 飛揚(絡穴) 昆崙穴直 7 寸。 直刺 1-1.5 寸。 腰背疼痛、下肢痿痺、頭痛、 目眩、痔瘡。
59 跗陽
(郗穴__陽蹺脈)
昆崙穴直 3 寸。 直刺 0.5-1 寸。 腰背疼痛、下肢痿痺、足踝腫痛、頭痛。
60 昆崙(經穴) 外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直刺 0.5-1 寸。 頭項強痛、目眩、瘧疾,腰痛、足跟腫痛、小兒癇症、難產。
61 仆參 昆崙穴直下跟骨凹陷赤白肉際。 直刺 0.3-0.5 寸。 下肢痿痺、足跟腫痛、癲癇。
62 申脈
(八脈交會穴)
外踝下緣凹陷中。 直刺 0.3-0.5 寸。 頭項強痛、早、失眠、癲癇、下肢痺痛。
63 金門(郗穴) 申脈前下方,當骰骨外側凹陷處。 直刺 0.3-0.5 寸。 腰痛、小便淋澀、下肢痺痛、足踝痛、癲癇、小兒驚風。
64 京骨(原穴) 足跗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際。 直刺 0.3-0.5 寸。 癲癇、頭痛、項強、目翳、腰腿痛。
65 束骨(輸穴) 足跗外側,第五跖骨小頭後下方,赤白肉際。 直刺 0.3-0.5 寸。 癲癇、頭痛、項強、目眩、腰腿痛。
66 足通谷
(滎穴)
第五趾跖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 直刺 0.3-0.5 寸。 癲癇、癲狂、 頭痛、項強、目眩。
67 至陰(井穴) 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 0.1寸處。 淺刺  0.1寸。 頭痛、鼻塞、目痛、胎位不正、難產、胞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