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研究新舊經濟的異同處後,我們發現兩者相同處皆傳承舊經濟理論的本質;而相異 處卻是外在環境和因素造成的矛盾,所以新經濟是循著舊經濟的路徑前進不斷修正 的結果,對於有沒有未來這問題,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有!
從亞當斯密的貢獻來看,雖然【國富論】的原創性受到質疑,但書中提出的經濟的 原則至今仍受到大眾傳誦,讓人們得以窺見經濟行為的本質─自利心和競爭,我們 可說亞當斯密開啟經濟研究的大門,不論210年 來經濟狀態或市場成員組合如何變更,經濟行為運作的力量依舊相同。亞當斯密使 人類瞭解簡單交易行為背後蘊含的經濟意義,也提供大眾依循的準則,其影響範圍 跨越時間和空間,迄今人類生活仍舊受到這些準則規範。
有些學者認為新經濟帶來快速經濟成長率、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並存的景況已 到高峰,未來的經濟發展會日趨平緩甚至衰退,這現象令人擔憂,他們堅持的緣故 皆由於經濟行為外在狀態改變所致;但是我們持相反看法,在探究事物本質後,便 可發現這一切都不需憂慮,即使外在形式如何變動,驅使經濟行為產生的因素依舊 存在,只要人類保有自利心和競爭的觀念,經濟活動會不停地持續以造就市場機制 自我調節至均衡,所以日趨平緩的現象正是「看不見的手」發生作用的結果。 P>
因此我們可以堅定的說,儘管經濟現狀讓許多人遭受損失或蒙獲利益,未來「看不 見的手」仍會使市場恢復原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