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鈞,郎中。中平元年夏四月,侍中向栩、張鈞坐言宦者,下獄死。 |
|
馬日磾,馬融族子。少傳融業,以才學進。與楊彪、盧植、蔡邕等典校中書,曆位九卿,遂登臺輔。 |
|
趙戩,曾引辭正色言非於董卓,卓屈而謝之。遷平陵令。曹操平荊州辟為掾。後為五官將司馬,相國鍾繇長史。 |
|
趙謙,司隸校尉。董卓愛胡恃寵放縱,趙謙殺之。卓大怒曰:「我愛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況人乎!」乃殺之。 |
|
周毖,時為尚書,得董卓信任。因周毖所舉等,皆合兵將以討卓。卓聞之,以為毖、瓊等通情賣己,皆斬之。 |
|
胡母班,王匡之妹夫,少與山陽度尚、東平張邈等八人並輕財赴義,振濟人士,世謂之八廚。袁紹命王匡殺之。 |
|
韓融,大鴻臚。董卓遣韓融等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之班,惟韓融以名德免。 |
|
陰循,少府。董卓遣韓融等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之班,袁術亦執殺陰循。 |
|
吳循,將作大匠 。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袁紹叔父袁隗宗族在京師者,卓乃遣使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吳循等。 |
王纓,越騎校尉 。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袁紹叔父袁隗宗族在京師者,卓乃遣使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王纓等。 |
|
馬宇,侍中。與种邵、 劉範暗中策劃引馬騰、韓遂帶兵急襲長安,以驅李榷等董卓餘眾,事敗被殺。 |
|
种邵,諫議大夫。與馬宇、劉範暗中策劃引馬騰、韓遂帶兵急襲長安,以驅李榷等董卓餘眾,事敗被殺。 |
|
劉範,左中郎將。與馬宇、种邵暗中策劃引馬騰、韓遂帶兵急襲長安,以驅李榷等董卓餘眾,事敗被殺。 |
|
种拂,太常。與魯旭、周奐、崔烈、王頎,於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急襲長安城時戰死,吏民死者萬餘人。 |
|
魯旭,太僕。與种拂、周奐、崔烈、王頎,於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急襲長安城時戰死,吏民死者萬餘人。 |
|
周奐,大鴻臚。與种拂、魯旭、崔烈、王頎,於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急襲長安城時戰死,吏民死者萬餘人。 |
|
崔烈,城門校尉。與种拂、魯旭、周奐、王頎,於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急襲長安城時戰死,吏民死者萬餘人。 |
|
王頎 ,越騎校尉。與种拂、魯旭、周奐、崔烈,於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急襲長安城時戰死,吏民死者萬餘人。 |
|
种劭,涼州刺史,前益州刺史、太常种拂之子。為報父仇,與李傕戰。种劭戰歿。韓遂、馬騰敗績。 |
|
鄧泉,光祿勳。宣播、苗祀、魏桀、朱展、沮雋,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宣播,廷尉。鄧泉、苗祀、魏桀、朱展、沮雋,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苗祀,大長秋。鄧泉、宣播、魏桀、朱展、沮雋,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魏桀,步兵校尉。鄧泉、宣播、苗祀、朱展、沮雋,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朱展,侍中。鄧泉、宣播、苗祀、魏桀、沮雋,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沮雋,射聲校尉。鄧泉、宣播、苗祀、魏桀、朱展,與士孫瑞殺,因楊奉接走獻帝,百官同被李榷、郭汜殺害。 |
|
王服,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种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
|
种輯,越騎校尉。與偏將軍王服,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
|
金禕,自以世為漢臣,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 |
|
吉本,漢太醫令。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昌,燒丞相長史王必營。 |
|
耿紀,少府。與韋晃、全禕,自以代為漢臣,乃發憤,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起兵誅曹操。事敗,夷三族。 |
|
韋晃,丞相司直。與耿紀、全禕,自以漢臣,乃發憤,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起兵誅曹操。事敗,夷三族。 |
|
吉邈,漢太醫令吉本 之子。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間之。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王必。 |
|
吉穆,吉邈之弟。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間之。隨兄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王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