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荊州學派宗師,漢未新易學的代表人物,桃李滿天下。學者尹默、王肅、李譔、潘璿都出於他的門下。

 

劉先,博學強記,尤好黃老言,明習漢家典故。為劉表別駕,奉章詣許,見曹操。荊州平,劉先為漢尚書。

 

周不疑,幼有異才,聰明敏達,曹操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當。曹操心忌不疑,乃遣刺客殺之。

 

綦毋闓,荊州文士。時州界群寇既盡,劉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闓、宋忠等撰五經章句,謂之後定。

 

劉廙,宋忠門生,為人材博,任官清廉,為代郡太守三年,安撫烏桓。

 

和洽,宋忠門生,魏國侍中,建議選拔人才,重視才幹,不作苛求。

 

裴潛,宋忠門生、具行政才能。 避亂荊州,劉表待以賓禮。裴潛私以為劉表「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

 

賴恭,荊楚宿士。交州剌史張津被部將區景殺害,劉表派賴恭接任,與蒼悟的吳巨不和,被率兵驅走,賴恭逃回零陵。

 

杜襲,字子緒,穎川人。避亂於長沙, 劉表待以賓禮。後劉表以步騎萬人攻西鄂,杜襲領吏民五十人抗之。

 

習禎,有風流,善談論,聲名僅次龐統,而在馬良之右。 子習忠,亦有名。忠子習隆,為歩兵校尉,掌校秘書。

 

趙儼,字伯然,穎川人。剛毅有道,富謀略,與杜襲避亂荊州,合為一家。為官恩威並施,管治有方。

 

潘濬,弱冠從宋仲子受學。具行政才能。 年未三十,荊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

 

李譔,與尹默同遊學荊州,是名士水鏡先生、宋仲子門生,經史、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無一不曉。

 

韓嵩,從事中郎將。少好學,貧不改操。知世將亂,不應三公之命,與同好數人隱居於酈西山中。

 

向朗,向寵的叔父。少師事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徐庶、韓嵩、龐統皆親善。以行政良才著稱,荊州牧劉表任為臨沮長。

 

諸葛玄, 劉表上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南昌。揚州太守劉繇求硃皓兵擊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

 

伊籍,年輕時依附同鄉劉表,為人機智,擅長言辯。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任左將軍從事中郎,待遇亞於簡雍等。

 

劉望之,劉廙之兄,劉表因名氣召他為從事,勸諫不合劉表心意,劉望之決定歸隱,被劉表誣陷殺害。

 

傳巽,瑰偉博達,有知人鑒。客仕荊州,以說劉琮之功,被曹操賜爵關內侯。

 

司馬徽,荊州名士,諸葛亮學問之師,向劉備介紹「伏龍、鳳雛」

 

龐德公,荊州隱賢,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德操為水鏡,都是出自龐德公語。

 

龐山民,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統堂兄,娶了諸葛亮之姊為妻。

 

酆公玖,荊州名士,深諳韜略,為諸葛亮學問之師。

 

黃承彥,為沔南名士,性高爽開列,諸葛亮娶其女為妻。

 

徐庶,與諸葛亮等遊學,並共仕劉備。

 

崔州平,博陵人,東漢太尉崔烈之子,諸葛亮之學友。時人不然諸葛亮自比管、樂,唯州平信之。

 

石廣元,諸葛亮的學友,與徐庶同仕於魏,。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見徐庶、石韜都不見大用,深歎「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孟公威,少與諸葛亮俱遊學,仕於魏,諸葛亮北伐時以故交身份寫信問後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