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單騎救主,百萬軍中藏阿斗

    建安十三年夏,曹操誓師南征,荊州牧劉琮不戰而降。劉備聞曹操南下,乃棄樊城,引軍民投襄陽,為蔡瑁、張允所拒。劉備乃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

    劉備以關羽先往江夏,而紹無回音,諸葛亮乃與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劉琦求救;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劉備自與簡雍、麋竺、麋芳同行,於當陽縣景山駐紮 稍息。

    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劉備大驚,急上馬引本部精兵二千餘人迎敵。曹兵掩至,勢不可當。劉備死戰。正在危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 劉備望東而走。

    張飛保著劉備,且戰且走。奔至天明,聞喊聲漸漸遠去, 劉備方纔歇馬。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騎;百姓老小并麋竺、麋芳、簡雍、趙雲等等一千人,皆不知下落。

 

劉備

    劉備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乃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

    正悽惶時,忽見麋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 。

 

麋芳

    麋芳曰:「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

劉備

    劉備叱曰:「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

 

張飛

    張飛曰:「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

劉備

    劉備曰:「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

麋芳

    麋芳曰:「我親見他投西北去了。」

張飛

    張飛曰:「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 槍刺死!」

劉備

    劉備曰:「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醜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龍必不棄我也。」

    張飛那裡肯聽,引二十餘騎,至長板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 於橋上,向西而望。

  卻說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劉備,又失了劉備老小。

 

趙雲

    趙雲自思曰:「主人將甘、 麋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 趙雲拍馬在亂軍中尋覓,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中箭著槍,拋男棄女而走者,不計其數。趙雲正走之間,見一人臥在草中,視之,乃簡雍也。

趙雲

    趙雲急問曰:「曾見兩位主母否?」

 

簡雍

    簡雍曰:「二主母棄了車仗,抱阿斗而走。我飛馬趕去,轉過山坡,被一將刺了一 槍,跌下馬來,馬被奪了去。我爭鬥不得,故臥在此。」

    趙雲乃將從卒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著二卒扶護簡雍先去,報與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場上也!」

    說罷,拍馬望長板坡而去。忽一人大叫:「趙將軍那裡去?」雲勒馬問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乃劉使君帳下護送車仗的軍士,被箭射倒在此。」趙雲便問二夫人消息。軍士曰:「恰纔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雲見說,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只見一夥百姓男女數百人,相攜而走。雲大叫曰:「內中有甘夫人否?」夫人在後面望見趙雲,放聲大哭。

趙雲

    趙雲下馬插槍而泣曰:「使主母失散,雲之罪也! 麋夫人與小主人安在?」

 

甘夫人

    甘夫人曰:「我與 麋夫人被逐,棄了車仗,雜於百姓內步行,又撞見一枝軍馬衝散。麋夫人與阿斗不知何往。我獨自逃生至此。」

    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麋竺也。

 

麋竺

    麋竺喜曰:「趙雲將軍!」

    麋竺冷不房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 仁部將淳于導。

 

淳于導

    淳于導拿住麋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 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麋竺,奪得馬二匹。

    趙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板坡。只見張飛橫矛立馬於橋上,大叫:

 

張飛

    「子龍!你如何反我哥哥?」

 

趙雲

    趙雲曰:「我尋不見主母與小主人,因此落後,何言反耶?」

    張飛此覺趙雲戰袍並座下白馬皆披腥帶血,方知錯怪趙雲矣,心自咎愧悲壯,乃曰:

 

張飛

    「 子龍先與夫人前行稍息!此處由俺斷後!」

    趙雲謝過張飛,顧謂 麋竺曰:

 

趙雲

    「麋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尋 麋夫人與小主人去。」

    言罷,引數騎再回舊路。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 槍,背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

 

夏侯恩

    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 槍刺倒,從騎皆走。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

 

青釭劍

    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 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寶劍也。

    趙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雲並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覓;但逢百姓,便問 麋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得,只在前面牆缺內坐地。」趙雲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牆,麋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

 

麋夫人

    麋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

   

趙雲

    趙雲曰:「夫人受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

   

麋夫人

    麋夫人曰:「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

   

趙雲

    趙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

 

麋夫人

    麋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

    乃將阿斗遞與趙雲曰:

麋夫人

    「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

    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曰:

趙雲

    「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

麋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後人有詩讚之曰:

     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
     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條;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

 

晏明

    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雲一槍刺倒,殺散眾軍,衝開一條路。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

 

張郃

    張郃素以臨陣應變聞名,今見趙雲懷中嬰兒,心想道:「此人拼死所護者,定非尋常小兒,我看定是劉備子嗣。」乃心生一計,欲活捉之,乃對趙雲曰:

  「將軍受驚!吾乃曹公大將河間張郃,見將軍懷中嬰兒,必劉皇叔子嗣也。今將軍單騎護主,多行不便,欲於百萬軍中突圍,必難倖免。將軍可記得昔關羽土山約三事否?曹公守信之人,必保幼主與將軍周全也!」

    趙雲為張郃軍團團圍著,不敢妄動。遂故作猶豫,更不答話,靜待突圍之機。背後忽有二將大叫:「敵將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

   

馬延

張顗 焦觸 張南

    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因新降曹操,諸將為取信用,皆爭立戰功。張郃見四人壞其大事,乃暗差軍吏通報曹操,言及劉備嗣子之事,自則拍馬直上,會通四將。

    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趙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張郃欲再提投降之事,趙雲一言不發,挺槍便戰。約十餘合,趙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

 

曹操

    「此人竟單騎橫槍縱橫於我大軍之間,蓋自古未有此事,誰知此將孰誰?」

曹洪

    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

    趙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操

    曹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

    時張郃軍吏亦至,告知趙雲懷中嬰兒,乃劉備子嗣,大喜,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故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幼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後人有詩曰: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征袍。正行間,山坡下又撞出兩枝軍,乃夏侯惇部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

鍾縉 鍾紳

 

    鍾縉使大斧,鍾紳使畫戟,二人大喝:「趙雲快下馬受縛!」

    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

    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啣,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釭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眾奔散。

    趙雲得脫,望長板橋而走。只聞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曰:

 

趙雲

    「翼德援我!」 

張飛

    張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趙雲縱馬過橋,行二十餘里,見劉備與眾人憩於樹下。

劉備

    趙雲下馬伏地而泣。劉備亦泣。趙雲喘息而言曰:

趙雲

    「趙雲之罪,萬死猶輕!麋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阿斗

    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   

趙雲

     趙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

     雙手遞與劉備。劉接過,擲之於地。

劉備

    劉備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

趙雲

   「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後人有詩曰: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註釋:

原文有「紅光滾起.趙雲脫險」之事,由於過於神化,故刪之。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原文:「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後人有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板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作者根據正史載張郃善臨陣應變而作了一些創作,並引出景山觀戰的曹操,使故事能合理的推進。

更新日期:08年4月4日

 

 

三國全書首頁

聚義廳留言版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