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生平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曾祖父王龔,祖父王暢,皆為漢三公。父王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於家。 《文士傳》載粲說琮曰:「僕有愚計,原進之於將軍,可乎?」琮曰:「吾所原聞也。」粲曰:「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當此之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觀古今之成敗,能先見事機者,則恆受其福。今將軍自度,何如曹公邪?」琮不能對。粲複曰:「如粲所聞,曹公故人傑也。雄略冠時,智謀出世,摧袁氏於官渡,驅孫權於江外,逐劉備於隴右,破烏丸於白登,其餘梟夷蕩定者,往往如神,不可勝計。今日之事,去就可知也。將軍能聽粲計,卷甲倒戈,應天順命,以歸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保己全宗,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粲遭亂流離,讬命此州,蒙將軍父子重顧,敢不盡言!」琮納其言。 臣松之案:孫權自此以前,尚與中國和同,未嘗交兵,何雲「驅權於江外」乎?魏武以十三年征荊州,劉備卻後數年方入蜀,備身未嘗涉於關、隴。而於征荊州之年,便雲逐備於隴右,既已乖錯;又白登在平城,亦魏武所不經,北征烏丸,與白登永不相豫。以此知張騭假偽之辭,而不覺其虛之自露也。凡騭虛偽妄作,不可覆疏,如此類者,不可勝紀。 曹操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曹操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原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後遷軍謀祭酒。 魏國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
摯虞《決疑要注》曰:漢末喪亂,絕無玉珮。魏侍中王粲識舊珮,始複作之。今之玉珮,受法於粲也。 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複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典略》曰;粲才既高,辯論應機。鍾繇、王朗等雖各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從征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
王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後絕。《文章志》曰:太祖時征漢中,聞粲子死,歎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