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會

 

鄧艾

 

衛瓘
字伯玉,任監軍隨鍾會討伐蜀漢,蜀滅亡後,受鍾會之命逮捕鄧艾父子,後來鍾會一叛變,便殺鍾會、姜維,並令田續謀殺了鄧艾父子。

 

丘建
鍾會的心腹,魏滅蜀戰役中隨鍾會出征。在鍾會謀反的時候,通報鍾會想殺死眾魏將的計謀給舊主胡烈知道,直接造成鍾會謀反失敗被殺。

 

許儀
勇將許褚之子,伐蜀時任鍾會牙門將,鍾會率十多萬主力公別以斜谷、駱谷南伐蜀國,派許儀先前進修路,鍾會過橋時橋板斷裂,馬蹄失陷,鍾會下令將許儀斬首。許儀沒因是名將之子身得原諒,各路軍收到消息,無不震恐。

 

田續
在鄧艾軍中,攻江油城時滯軍不前,鄧艾想要處斬田續,使田續心恨鄧艾。鄧艾破諸葛瞻於綿竹後,田續受鍾會調遣,與胡烈、龐會等追擊轉進巴郡的姜維。鄧艾被鍾會、衛瓘等誣告後,押進囚車解送北上,衛瓘利用田續與鄧艾的舊怨,教唆田續去追殺囚車裡的鄧艾,洗刷江油城的恥辱。田續在綿竹趕上被部下放出來的鄧艾,措手不及地將鄧艾父子等盡皆殺害。

 

田章
魏國將軍,隨鍾會伐蜀,被命從劍閣西進,出江油。行軍不到百里,就擊破蜀漢三枝伏兵。於是鄧艾令田章先登,便一路長驅直前。

 

鄧忠
鄧艾之子,隨父親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後,與諸葛瞻對陣綿竹,鄧忠與師纂奉命左右夾擊諸葛瞻軍,作戰不利,敗退見鄧艾,說現時非攻擊敵人的時機。鄧艾大怒,認為存亡在此一役,揚言要處斬二人。師纂、鄧忠兩人回軍再戰,結果鄧艾大破蜀軍,斬諸葛瞻、張遵、黃崇等。獲勝後鄧艾被鍾會誣告誅反,鄧忠與父親同時被殺。

 

師纂
司馬昭的主簿,被司馬昭任命為鄧艾的司馬,參加了魏滅蜀戰役。師纂隨鄧艾在綿竹苦戰打敗了諸葛瞻,後來又隨鍾會誣陷鄧艾謀反,因為不得人心,最後與鄧艾一起被殺。

 

楊欣
金城太守,參加滅蜀戰役,受鄧艾指揮,於彊川口大敗姜維。後來任西晉涼州刺史,與河西鮮卑交戰,兵敗被殺。

 

牽弘
魏戍邊名將牽招次子,剛毅有父風。魏滅蜀之戰時,牽弘任隴西太守,受鄧艾調遣一起進攻沓中,牽弘負責正面牽制姜維。蜀漢滅亡後,鄧艾入成都,讓牽弘等領蜀中諸郡,牽弘為蜀郡太守。後任涼州刺史,牽弘出兵討伐胡人,牽弘被圍於青山,敗死。

 

丘本《演義》人物
鄧艾監軍,在綿竹建議鄧艾勸降諸葛瞻不成,便進言改用奇兵取勝。

 

黨均《演義》人物
鄧艾參謀。以錢財賄賂蜀宦官黃皓,以從內抑制姜維。

 

劉寔
字子真,魏國的相國參軍,預言了鄧艾與鍾會伐蜀會成功,且二人不得生還。

 

諸葛緒
雍州刺使,出兵配合各路魏軍伐蜀。鍾會想獨佔軍權,向朝廷報告諸葛緒畏縮不前,朝廷下令以囚車押送諸葛緒回京。

 

王頎
字孔碩,天水太守,奉鄧艾之命攻打蜀漢的姜維,並攻打諸葛瞻鎮守的綿竹城。

 

龐會
龐德之子,勇烈有父風,官至中衛將軍,封列侯。隨鐘會、鄧艾伐蜀,與胡烈等共抗姜維軍。關羽傳《蜀記》載,龐會為報殺父之仇,盡誅關氏一家。

 

爰"青彡"
魏參軍,與句安從後追擊撤退的姜維軍。

 

皇甫闓
魏參軍,參加滅蜀戰役。鍾會命他們攻擊從劍閣撤退的姜維軍。

 

夏侯咸、王買
魏將,參加滅蜀戰役。鍾會命他們攻擊從劍閣撤退的姜維軍。

 

荀愷
以擄軍身份伐蜀,鍾會派他領一萬人去攻蜀軍蔣斌所守的漢城。

 

李輔
參加滅蜀戰役,官拜前將軍,鍾會入漢中後,令其領兵一萬,攻打蜀漢監軍王含以五千兵力鎮守的樂城。

 

胡遵
安定人,才兼文武,征東將軍。討伐公孫淵時擔任先鋒,後來毌丘儉叛亂,與鄧艾、王基一起指揮兵馬,打敗毌丘儉,平定了淮南一帶。官至車騎將軍。

 

胡奮
字玄威,胡遵之子,司馬昭麾下武將,斬殺了舉兵造反的諸葛誕,並參加晉國伐吳的戰役。 女兒是晉帝司馬炎貴人。

 

胡烈
字玄武,胡奮之弟,秦州刺史。被企圖謀反的鍾會監禁,但因丘建的幫助,殺死了鍾會。

 

胡淵
字世元,胡遵之孫,年十八,和衛瓘一起誅殺了欲圖謀反的鍾會,並救出其父胡烈,名震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