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位於近畿一帶,於攝津國.是較晚才開發的都市.舊稱石山.現在所稱的大阪(府),是指攝津,河內,和泉與播磨國一部份
本願寺的總壇在山科,但是山科被燒後,遷至石山,即石山本願寺.在多代法主的管治下,日漸繁榮.後來,信長與本願寺作戰,攻打石山本願寺足足十年,後來信長請天皇下旨和解,本願寺願意退至紀伊.而信長得到石山(御坊)以後,火燒石山御坊.
豐臣秀吉得天下後,在石山御坊原址興建一座聞名天下的城池.
興建的時間直至秀吉死後二年(慶長五年)才建設完成.
其中發生了關原之戰,德川家康奪得天下,成為將軍,慶長十九年(1614年),以在方廣寺大佛殿的鐘銘中,刻有[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為由,向豐臣家主秀賴開戰.
由於大阪城太堅固,難攻不落,德川家康下令用國崩大砲轟炸大阪城,嚇至淀君(秀賴母)急於與家康議和.
以填平護城河為條件,誰知家康乘機連二之丸,三之丸也除去.(大阪冬之陣)
令大阪城變成真正孤城.翌年再戰(大阪夏之陣).秀賴母子自殺.豐臣氏亡,
家康任命孫松平忠明為城主,復興荒蕪的大阪城.元和五年(1619),幕府改委任大阪城代,歸大阪為直轄領.
將軍秀忠下令重建大阪城,分三期進行.重建後的天守閣比豐臣時代的還要高,還要大.在江戶時代中,大阪城被連燒三次,天守閣也燒失了.天保十四年(1843)幕府由京,大阪及土界的商人手中籌集一百五十五萬兩的資金重建大阪城的各個部份,天守閣除外.
在幕末時,第二次征長軍開戰後,在大阪坐鎮的將軍家茂死去.後繼的末代將軍慶喜利用大阪城與二條城來會見各國的代表.
明治元年(1868),慶喜入京失敗,棄大阪城逃回江戶,大阪城第二次陷落了.在混亂中,本丸又起火,再次燒失.
在明治以後,大阪城被用作軍用地.嚴禁市民出入.昭和三年(1928)當時的大阪府知事向議會提案重建天守閣,得到支持.設立推動委員會籌募到目標的一百五十萬圓(即現在約600∼700億圓).再重建天守閣.
在戰爭以及颱風的影響下,大阪城受到嚴重的破壞.終於重建了,在平成七至九年(1995∼1997),裝修了老化的天守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