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期沙崙玫瑰


回憶與紀念─總結篇(樂程)


在未看這篇文章前,請先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過往的經歷•••在你生命的旅程中,可有記起在那些時刻、那個片段是你感到與神最親近的?

很多的答案似乎都離不開是在親友去世、面對痛苦、孤單寂寞、或受到不公平的指責時最深感到與神親近。對每一個的經歷,特別是苦痛的經歷,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一是引導我們向神、向弟兄姊妹和自己開放;一是引導我們走進死胡同。親友的離別,可導致我們長久向神懷怒,分離之痛可使我們拒絕向他人真摰地開放。相反,死亡帶來的孤寂,只有靠著與神深厚的個人關係,才能得著滿足。死亡會教我們重新欣賞生命,並渴望與鄰舍分享這經驗。

天地有情?
創世紀II強調天地有情,由第一輯到現在,這情──無論是友情、愛情及親情似乎都只會最終令各人物走向極端,終日活在報復的日子裡。父親曾是建築商,令葉榮添的童年富裕無憂。及後父親被親弟吞併資產,從此家道中落。父親被出賣的教訓,常在葉榮添的記憶中,令他學會武裝起自己,事事以「利」字掛帥,並把葉孝禮視為大仇人,不惜以偏鋒手段行事,決意向他挑戰。後來仇家報復,卻連累親弟被打斷雙腳,上一代的仇怨延續到下一代,在不斷的復仇過程中,這些仇恨似乎不能停止。在與好友許文彪爭鬥的過程中,卻令好友被殺,更因而令岑穎欣被誤作謀殺而判死刑。在葉榮添的回憶中,他只記起好友的離去及自己如何的被出賣,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復仇。

記憶治療
在記憶治療中,我們選取那些殘害我們的記憶,把它放在聖靈的亮光下來檢視。以色列人經常重溫他們為奴和在曠野的經歷,就在那些淒涼的日子,他們更學會緊靠耶和華。約瑟面對被出賣的經歷,絕對可以把他困在報復,苦毒和不信任中,就如創世紀中的葉榮添。然而,約瑟沒有在他兄弟來乞求食物時拒絕他們。相反,他醫治了那回憶,他能夠回望過去,並看見他被賣作奴隸時所包含的救贖意義──被送往埃及,好使日後能供應以色列的需要。

耶穌所講述的浪子故事,豈不正舉例說明了聖經是從神的角度去看記憶的掙扎,以致記憶不再是烙印。大兒子和父親一同回望過去,大兒子只記起弟弟拂袖而去,留下所有的工作由他承擔;他疲累得要命,對父親為小兒子回來的慶祝感到憤慨莫明。這記憶使大兒子忿怒,但同一的回憶卻教父親充滿盼望,享受聖靈所賜的平安喜樂。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折磨人的除了苦難外,更包括對苦難的回憶。所以即使是苦難過去了,但許多人仍是選擇活在苦難的記憶中。他的記憶就是他的現實。他不斷提醒自己,我還是痛苦不堪的。每次他這樣想的時候,內心就更是充滿怨懟和憤憤不平,久而久之便慣性地讓創傷和苦毒主宰了自己的生命。使徒保羅卻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保羅所說的「忘記」,其實不是指失去了記憶,乃是不讓過去成為我們的負累和向前走的絆腳石。人常沈溺在沒有治療的回憶之中,保羅卻挑戰我們努力面前,提醒我們上帝每天都有新的作為,有新的恩典。

我們若活在過去的日子,便不會敏銳上帝在現在的工作及察覺祂有新的作為。若生命成了一個封閉系統,連上帝也不容易介入工作了。上帝是一位作新事的上帝,昔日的以賽亞先知,在以色列差不多國破家亡的最艱難時刻,且從上帝身上看到希望,看到夜盡天明的新景象。「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賽六十五17)

為我們的恩典感謝神
看到這裡,請你又再閉上眼睛,思想一下神在你身上的作為,有沒有一些片段是你需要感恩的?

集中思想我們所得的祝福,就好像一次真正的自我之旅,然而,我們並非為了自吹自擂,乃在高舉我們的創造者。回憶這些祝福時,我們正同時重整自己的信仰歷史。我們捕捉更多自己身上美好的事物,就更能收拾碎片殘塊,並重塑神心目中的我們。故此,我們祈求祂醫治的時候,不是要看自己手上的碎片殘塊,乃是要看自己為傑作。這樣,我們就預備好了,可以求問神想要如何重整我們,好叫我們知道怎樣參與祂的藝術創作。

總結
生命是一日一日重疊的歷史,累積了種種的回憶,是甜是酸是苦,有造就人的,也有傷害人的。沒有治好的回憶,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停滯不前,然而,當我們把痛苦的記憶治療好後,我們就會發覺沒有一個回憶是不能感謝神的。生命是不斷向前的。人世間一切的舊事、怨仇、嫌隙、惱恨,都失去了它對人類的拘禁力;世人因著基督得與自己和好,也與自己的「過去」和好了。舊事再不能主宰我們,支配我們。努力面前,不單止是一句勵志的說話,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應許和承諾。

舊事已過,上帝將一切都更新了。


參考書目
1. 記憶治療─丹尼斯等著,方林偉譯,1998二版
2. 活出信仰─吳思源,基督教週報第 18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