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馮傳道一篇關於「貧窮」的主日講道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開始思想一下貧窮的定義,開始嘗試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足夠,也開始反省一下自己在這方面到底可作些什麼。從前對貧窮這個課題毫無認識的我,在這段期間,也開始留意多一些關於貧富的報導、文章、以及書籍。也許現在是時候整理一下這段期間自己所看、所思及所想的。在整理的過程中,令我最深印象的原來在香港貧富的差距其實是這麼「寬」、這麼大的,今天剛巧經過某電訊公司的門市,不其然被內裡正在播放著的廣告歌吸引著──今天我,寒夜裡看雪飄過•••「她笑,全世界哭」﹝戴安娜﹞;「平凡人,不平凡人」﹝喬宏﹞;「愛是恆久忍耐」﹝德蘭修女﹞•••懷著冷卻了的心窩飄遠方•••
他笑,全世界哭 用這個分題或許是誇張了一點,在這裡我無意說因為李生﹝或其他富有商家﹞的財富而導致社會上的貧窮,我只希望讓大家知道原來在我們的社會裡貧富懸殊的情況是頗嚴重的,在富有人家﹝也許包括我們﹞笑臉的背後,很多人仍是終日以淚洗面。在本年三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了全球最新的超級富豪排位表,在全球最富有的五十人士中,香港便有三位位列榜內,他們三人的財富總和約為2,562億港元,而李家在賣「橙」後,他上市的王國總市值約為9,000億港元,到底這是一個什麼的數字呢?這數字大約可興建125條青馬大橋、或購買164,000間深水埔堂、又或是一個低收入人士1,250萬年的人工總和。在本週﹝17.5.2000﹞出版的亞洲新聞雜誌,李生更首度榮登亞洲最具權力人物,力壓排行第二的國家主席江澤民、第六的台灣總統陳水扁、以及第十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李生所統領的跨地域王國,似乎比管治十億人民及三百多萬軍隊的國家主席來得更具影響力﹝關於全球一體化的討論,筆者希望有時間整理一下,稍後再與大家分享﹞。然而,在那邊廂,香港明愛於今年初也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工資中位數僅為六千元的低收入人士,有七成人的薪金仍在下調,而六成人則自覺入不敷支,需減少日常消費及向親友借貸渡日。在李生榮登權力榜榜首的同日,報章的另一段新聞卻是六人爭做月薪二千元的工作─這就是我們身處的社會現況!我在想,到底我是貧窮,或是富有呢?
平凡人,不平凡人 一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真的道盡了悲涼的人生百態與及扭曲了的社會價值觀。今天在香港這個繁榮富裕的城市,仍住著無數貧困、無依、孤獨及老弱的平凡人,他們的存在往往被人忽視,他們的故事更是沒有人有興趣去知道,翻開一些講述貧窮人故事的書籍來看,發覺貧窮人與富有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大家同樣要經歷人生的種種喜與悲,有些時候,這些平凡人的背後,卻往往有著他們不平凡的故事。很多貧窮的人都沒有埋怨自己的遭遇,沒有怨天尤人,他們也甚少將「貧窮」二字掛在口邊,他們只是勇敢的面對著每天的挑戰,默默地為未來而奮鬥。相比之下,有很多的時候我們仍不自覺地喊窮,埋怨著大鱷對亞洲金融體系的衝擊,或是政府對房屋政策的無能而為我們帶來了負資產。當我看過那些喜愛在報章上炫耀自己荒唐生活的富家子弟後,我就更尊敬每一個貧窮故事的主人翁。
愛是恆久忍耐 看罷很多貧窮的真實故事後,不得不感慨貧窮原來是愛的問題。單是奉獻及賙濟不是完全的愛,今天貧窮人所需要的是人視他們為平等的尊重,是一份鍥而不捨的愛、一份不因他們的身份、衣著或學識而有所退縮的愛。尤記得當自己還是青年團團友時,團契曾舉辦過多次的簡樸午餐去支持非洲內地會在非洲的福音工作,當初是很興高采烈及很踴躍的參與,可是到了後期,真的寧可額外奉獻一筆金錢,也不太想每餐吃薯仔;這時令我記起這段經文:「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 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林後八:8-15﹞使徒保羅知道哥林多教會有這份熱心去捐輸,但他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學習耶穌基督的榜樣,甘心樂意的與人分享自己的富足。倘若只是為了捐輸,我相信有更多活動比簡樸午餐更可達到目的;然而,透過簡樸,我學習了與人分享,以及更深切體會別人的需要。也許我們確是富足,以致我們不願放棄太多,更加不願意付出愛。
生有限,但願活無限 最近朋友因急病突然離世,使我再次感到生命的無常,生有限是個事實,活無限也許是很多人的夢想。有人希望以速度換取時間,竭力在有生之年得到更多。有時我會想,既然生是有限、是短暫,得到這麼多又有何用呢?年輕時耗盡自己的健康去追求財富,年老時又耗盡這些財富來挽回我們的健康,難道這就是人的一生?經上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現在我開始嘗試學習簡樸、學習安貧,安貧不等於安於現況、甘受剝削;它只是不執迷於未能擁有的,以及充分去享受及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坦白說,在這刻我仍害怕貧窮,但追求富裕卻已不再是我的目標,我此刻深深體會詩人的說話,並以此作為我向神的禱告:「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上帝的名」﹝箴30:8-9﹞
推介書籍:
1) 人子的相簿─貧窮人的故事,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編,基道,1999﹝沙崙圖書館編號:B021﹞
2) 財主與窮人,賽德隆著,高得生譯,台福傳播中心,1998﹝沙崙圖書館編號:411 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