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神能已經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 (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彼得後書1:3-11)
引言
其中一個改革浪潮來自政府公務員架構和政府資助單位,一方面凍結人手,另一方面在現行的人手編制下資源增值。自我增值開始成為上班一族的口頭蟬,彷彿不會增值的人就失去存在價值,因此人人想盡辦法增值,務求在這個改革浪潮中能渡過難關。
何謂資源增值?
如果朝著一個持續不斷進步,節省資源而增加整體價值,有效善用社會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反對。甚至我們會問,早在金融風暴以先,政府便應採取有效管理方式,不是拖到有問題的時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但是在資源增值的實踐過程中,包含許多不為人知的扭曲。例如:政府將一些原本是服務性及福利性工作外判,為要節省開支,符合資源增值。一位庶務的工人,她任職的機構因為資源增值而造成經費不足,於是開拓一項鐘點家務助理的服務,將員工外派至一些收取較高費用的服務中擔任清潔家務,而聘請一些低薪時薪鐘點工人回來做回原有的工作,賺取差額。表面上資源增值,實質服務質素下降,更甚的是參與過程的工人,只感受到被剝削。
另一個例子是將獨居老人的地區膳食及家居清潔工作,由原來地區社會服務團體按特定群體服務,改為外判式中央統籌,集中某幾個地區,以大鑊飯的形式處理,然後以類似速遞派送到各家各戶。如果曾經參與服務獨居老人就會明白,老人家需要不單是每日定時一份食物,更重要是一個熟識的面孔,一份比食物更重要累積下來的感情,一聲的問候,背後是那份被遺忘而需要的安全感。
處於這種社會大氣候,基督徒如何去理解自我資源增值?一面倒的否定讓人有一種不思進取的感覺,完全無條件照單全收可能引致為了節省資源而忽略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正因他們無權無勢,政府有責任保障他們基本權益。
另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問題,如果執行資源增值的人內在生命質素不同樣增值,就會出現現時為求所謂的增值,不擇手段,扭曲人性。
在彼得後書中,彼得提倡一種信仰增值人生。在古代的社會,書籍昂貴,不是一般人可以隨手可得,所以將一些重要的真理編成容易背誦的重點,是當時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方法。
著名的新約學者巴克來稱這段的經文為美德的階梯,在古代的社會相信,當人擁有這些美德,他便擁有智慧過一個美善人生。這個美德的階梯,由信心作為根基,建基在對耶穌基督應許的信任,對祂的承諾的肯定;
但信仰不是盲目,是需要加上德行(勇氣),德行包含有效的優良表現,使人成為優等公民,良師益友的美德,也是使人能過優美生活的德行。這種美德以一種擇善固執的勇氣呈現出來,寧可犧牲,也不願違反上帝的心意;
有了勇氣,還要加上知識,意思是了解天上及人間事物的意義及其緣由,除了對上帝偉大的追求之外,亦加上排解生活難題的實際智慧。
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所以加上節制或自律。亞里士多德將人及情感分為四大境界,第一種是理智控制了情感,稱為沉著冷靜;第二種是相反,情感控制了理智,稱之為淫慾橫流;在二者之間,有理智和情感相爭,情感獲勝,稱為不能自制的境界;理智獲勝稱為自律境界;
自制加上忍耐,希臘人稱忍耐是德行之后,這種情操不是消極被動,而是為了尊榮和公益,自願忍受艱苦,如同耶穌基督為了前面的喜歡而忍受十字架的羞辱,這是勇敢地接納生命中的每一難處,而把難處只當作是進步的動力;
有了忍耐,還要加上敬虔,意思指尊崇上帝,同樣公平對待他人,當人成為基督徒之後,便承擔了對上帝,對人的雙重責任;
這種雙重責任引伸為上帝普及的愛,愛稱為弟兄的人,亦一視同仁愛照上帝形象所做所愛的每一個人。
這種生命的增值,讓每一個屬乎上帝的子民發出光輝,就如同耶穌所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作為一個香港的基督徒,我同樣面對資源增值帶來工作上許多的困惑,容許我與大家分享一個理想增值人生的夢: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會為了節省資源而放棄人性的尊嚴,而是將節省了平時浪費的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剝削基層勞動者,而是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在工作上得到滿足和成就;
理想的增值人生是病人不因為用者自付缺乏經濟能力被拒諸門外,而是病患者能享做人的樂趣;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一種用後即棄的文化,而是社會有足夠的空間讓人在生命歷程中可以添上色彩;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會不顧一切地浪費地球的資源,而是世人能享受彼此分享,和睦共處的甜蜜;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盲目不斷進修,而是學以致用的服務社群;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誇口我自己所擁有多少,而是與有需要的分享多少;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討價還價我們已付出,而是在上帝恩典下領受耶穌基督的愛;
理想的增值人生不是單數算我們教會人數和金錢增長,而是樂意與普世教會分享基督的豐盛;
人生需要增值,因為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行賜給我們,因為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所以已經有了甚麼,又要加上甚麼,留給大家作一個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