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二. 宋泉盛的背景
宋泉盛博士致力本土神學的研究,他主要著作已翻譯本中文的有:《孟姜女的眼淚》,《第三眼神學》,《故事神學》,《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人民》,其它英文著作包括:Jesus and the Reign of God, Jesus in the Power of the Spirit, The Compassionate God, Christian Mission in Reconstruction, Theology from the Womb of Asia等。
儘管成為世界知名的神學家,宋泉盛博士並非單在學術的象牙塔內建構神學,相反他身體力行站在人民當中,對台灣國民黨政權提出許多批判。他的言論,導致他被台灣政府列作不受歡迎的人物,驅逐出境。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鄉土,宋泉盛博士更體會受壓迫人民的痛苦無助,他更致力在建制以外,以敏銳的神學智慧提出發人深省言論,贏取各界人仕的尊崇。
三. 第三眼神學
宋泉盛指出,我們所熟識的西方神學,以及我們大多數人承襲第一眼或第二眼的神學,無法打開第三向度的洞見。由於它只是雙向度,因而是平面的神學。它不斷的向外延伸,形成了兩千年來深受西方思想格局與生活方式所影響的教會歷史。
在亞洲錯綜複雜的宗教、政治、文化和歷史中,基督教一直是個局外人,對於亞洲文化卻不能有任何實質的影響。西方基督教會無法像過去席捲歐洲和美洲一樣,在亞洲開創出輝煌的教會史,原因基督教信仰在外觀上、表達上和語言上,對於亞洲人的眼睛、耳朵和心靈仍舊是十分陌生的。
事實上,只要基督教神學不能處理關聯於亞洲人民生活、文化和歷史的本土材料,那麼基督教在亞洲的世界就永遠只是個陌生客。在亞洲,神學的重建的根本動力不只是在基督教神學上添一些"亞洲色彩",也不是在傳統的神學上撒一些東方香水。我們必要把握那使得亞洲成為亞洲的本質,要深入亞洲的根、要進入亞洲的核心。我們必須能夠觸摸亞洲人的心靈,體會亞洲人民如何尋求脫離長久以來的欺壓、貧窮、恐懼和絕望;體驗亞洲人民如何為重獲為人的權利而奮鬥。
因此,宋泉盛提出以亞洲的人民故事作為神學的素材,從中發掘神在亞洲人民中奇妙作為。這種進路去認識上帝,絕對不是一種二手關係,亞洲的故事本身是拯救意義,無須假手他人。
四. 孟姜女的眼淚
中國的萬里長城被喻為世界十大奇觀之一,是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古代建築物。據說,有一百萬人在興建這座長城時死於非命。可真是一磚石,一條人命。發起興建這座長城的是秦始皇,由於興建這座防禦北方蒙古高原遊牧民族入侵的城牆,其殘暴不仁使得他遺臭萬年。但領導層可曾領會其中的道理?
故事是殘暴不仁的秦始皇面對匈奴大軍入侵,秦始皇下令沿著中國北方興建一塵城牆,但建造的過程並不順利,只要某段工程完工,另一段就相繼倒塌。後來,一位策士上奏秦始皇,要在長城每一里活埋一個人作為守護神。這個建議對秦始皇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因為他老百姓的生命如同草介,一點也不乎,無數人為犧牲品的計劃就此決定。到了執行時,一位策士提議:「表示只要找一位姓"萬"的人就可以了,因為姓萬和一萬人的萬是同義。士兵們馬上去執行任務,結果逮著一位姓"萬"的男丁,碰巧那時他正進行婚宴。這位姓"萬"的新郎被無情的士兵強行拉走,只餘下他新婚的妻子孟姜女淚流滿面,傷心欲絕。
在痛不欲生下,孟姜女終於下定決心,不辭長途跋涉之苦,翻山越嶺,爬山涉水,欲尋回丈夫的屍骨。當萬里長城這座龐然大物出現在她眼前,她不知從何找起?她茫然不知所措,只顧坐在那裡,以淚洗面。她的哭聲真誠感動天,城牆剎那間為之倒塌,而她丈夫的骸骨赫然呈現眼前。
秦始皇聞之,決定親睹這位萬里尋夫之女子面目,當孟姜女被帶至他面前,秦始皇被她天仙美貌所著迷,決定策封她為后。孟姜女知道皇命難違,向秦始皇提出三個條件:第一為她丈夫舉行一個持續四十九天的哀悼儀式;第二皇帝率領朝廷所有文武百官參加葬禮;第三在河岸建造一座四十九尺高的平台,讓她拜祭亡夫。
一切就緒後,孟姜女爬上平台,開始大聲咒詛秦始皇,數盡他的殘暴不仁。孟姜女出其不意的出現令秦始皇極不高興。咒詛完,孟姜女就從平台跳下自盡。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士兵將孟姜女的屍體撈起,切成肉碎,並把她的骨頭磨成灰。士兵一做完,無數碎片變成河中的細小銀魚,這樣一來,忠貞的孟姜女之靈魂,永垂不朽。
宋泉盛從孟姜女的故事中指出,秦始皇如同昔日的法老,視人民的生命如同草介,他們口口聲聲的"國家安全"如同一個殘酷、野蠻的神祇!它是個吃人血肉的神祇。一句"國家安全",政治異見份子被扣上煽動騷亂份子的帽子,受到殘酷無情的鎮壓。民主運動,即人民運動在"國家安全"至上之下,被打成萬惡不赦的異類。民主運動被視為擾亂國家安定,造成外來敵人入侵的危機。連董建華也口號式"國家好,香港好"似是而非的說話。"國家安全"成為亞洲人民的咒詛,在國家安全的偉大口號之下,人民就如同草介,毫無價值可言。連印度這個在貧窮線下的國家也要發展核武,將人民的生活視若無睹。
在鐵腕政策下,孟姜女只能運用上帝賜予她的眼淚。這種悲天憫人的眼淚訴求,怎麼不會感動人民,上帝怎能無動於衷呢?因為上帝是一位會流眼淚的上帝,眼淚是無能的人民的大能(power of powerless)。誰說眼淚沒有力量?誰說眼淚是弱者的專利?看看愛心的眼淚使萬里長城倒塌,得們的力量就在我們的軟弱裡。
在暴政面前,人民的眼淚往肚子裡吞而認命,更甚大部份時間是獨裁統治者逼使人民的眼淚往肚子裡吞。孟姜女面對強權的秦始皇,她既不能揭竿起義的反抗,更不能無條件順服,她決定以真理的眼淚自衛。謊言是權力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謊言和暴力聯手,為的是要將有關真理的一切粉碎。孟姜女要爭取和秦始皇平起平坐,用真理來對話,而非"國家安全"的口號。
在孟姜女這個民間故事中看到一個充滿情懷的政治神學。它告訴我們政權不是建基權力上,人民的眼淚能夠把他們無能變成有能力,當面對眼淚的力量挑戰時,就是面對愛和真理的力量時,有權有勢者會喪失權力的架勢。倒在真理之下。這就是十架的力量,孟姜女的死對秦始皇是一種控訴,沒有小市民,社會永遠不能改革,真理如同千萬的小魚,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