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2004
不用再上課,工作也不忙,很早便回家,多出來的時間不知做什麼好。有一晚躺在梳化上看下一站彩虹皆大歡喜翡翠戀曲,完全不用腦袋有助抒緩神經。有一晚半躺在梳化刨那本English for Law and Legal study skills。再有一晚頭痛又來襲睡了一整晚。我說,成晚流流長,唔知做乜好。家裡得我一個人,弟弟上課,十時後才回家,一個人,想說說話也不行。
以前幾乎晚晚不在家,兩晚上課兩晚做不同的事總之就在街上。有時回到家躺在梳化上還覺得陌生,怎麼好像沒有坐過的,這麼舒服?是的,回到家便洗澡上網睡覺,自己有一個房是不同的,回來就縮進去不肯出來。但這幾晚都沒有上網,吃喝睡讀都在梳化上,好像突然發覺梳化原來這麼舒服,賴著不肯走。
因為常常一個人在家,慣性開多幾盞燼,廚房飯廳客廳睡房洗手間,不久又覺得浪費,把飯廳洗手間的燈關了,還是習慣下來。看Six feet Under也不用開多盞燈,大膽了。後來我把廳的窗簾拉一半遮著,因為鄰居可以看到我的電視在播放什麼,不是怕他們偷看我,而是怕他們不經意看到Six feet Under某些情節會不舒服。
雖然說是不怕,但我也做了一輪心理調節去適應。初初見到第一季的DVD時,我也掙扎了很久,究竟看不看好呢,但是死亡主題太誘人了。我詫異自己對死亡的好奇程度,與想看Sex and the City的渴望度相等。可是SATC我還沒有看,因為第一季的DVD斷貨良久,我又比較希望從第一集開始,於是在SATC途中,先看了Six Feet Under。
買了回來後,還是擱了個多星期才敢拿出來。我把它收在櫃裡,因為封套是一隻戴白色手套的手握著一管紅色唇膏,正向那蒼白的咀填色。我說,不要被媽媽發現嚇著了她,其實我明白,我怕嚇著自己。
復活節假我才拿出來看,竟然一晚煲了三集。死亡及其相關的事不斷的、毫無保留的重複展現。最後我已被訓練到不怕了,然而第三集那個大胖子被攪拌機切成十數塊還是嚇著了我。
HBO把人生最主要的兩件事都拿來賺錢,其實人生最終不過是食、性和死亡。東尼說︰還有出生呢?我說那不過是性的延續。當死亡給講盡了,HBO或會考慮拍一套講飲講食的電視劇?或者不,性和死亡是人類的禁忌,所以這兩套電視劇都有強大的feedback,食這個主題恐怕震撼力不及前者。
26-4-2004
上星期坐我隔鄰的同事有高就,離職走了。今天再隔鄰的同事被調去另一邊,突然間覺得,我的右手面很空。物件被搬走,望過去只見一片平坦,電話和空文件架靜靜的在桌上。以前同事E電話不絕,多是朋友打來,先是手提電話響,然後飛線往辦公室的電話。電話中多是說現在做什麼?或是今晚去邊到食飯?有時打給媽媽,都是那句︰我今晚返來吃飯。她是「潮」人,手電很早已進化至和絃鈴聲兼具拍照功能。那一期有什麼hit歌,都可以在她電話鈴聲聽出。最新一首大概是關心妍吧,不知什麼歌,聽得久就覺得好聽了。開始期盼她的電話響,聽聽那首鈴聲,可是總聽得五秒,便給駁至桌子上的電話。今天沒有那熱鬧的電話聲此起彼落,也沒有拍拍拍的打字聲,整天也很靜,有點不習慣。
上星期五去了HKU SPACE的Common Law Programme Seminar。最終放棄了Open U的Cert. In Law而報HKU Dip in legal studies。我知自己的能力比較適合唸前者,但是我覺得還是把難度提高一點,迫自己多聽多講多看多寫英文。我已經知道我要面對什麼程度的英文,這一星期花了一點時間在書店看法律書籍,看case book看試題看模擬答案。一本本厚厚的書,密密麻麻的英文字長長的句子。一道短短的試題,也要答幾張foolscap紙,我可以應付嗎我可以做到嗎?雖然預計這個diploma的程度與英國的A level差不多,但只是預計,可能更深也就不定。
書中每一個case都是一個故事,坐在書店我看得入神,最後法官如何處理呢,是故事的高潮所在。他們的判決非常清晰有道理,一點就明白了。讀這個dip的目的是希望提升英文能力和訓練思考,做不做法律工作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眾說紛紜的世界,我還能用理性用邏輯去剖析事件,建立己見。
現在除了繼續做grammar外,還要預習法律英語。原來在真正學法律之前,首先要鞏固語文能力,亦需很清晰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缺一不可,單是如何組織argument也有排學。要預備的實在太多,我還需要一本法律字典。
真正決定唸法律還是今年的事,對學習的困難暫時我仍無所畏懼。我知道困難所在,也知道它有多難,不過我本著「試試無妨」的心態,真的唸不上來才說。什麼都要試一下,可以知道自己的方向。像我唸完MA後,就確實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上PhD,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好使我早早決定轉行另一條路。
我莫名其妙的對自己有信心,這些信心可能由上帝而來。
21-4-2004 最後一課
今晚是MA的最後一課,也恰巧是楊教授退休前的最後一課。
課上完,突然有七、八個舊生衝入來送花給老師。全部是中年女士,卻仍嘻嘻哈哈很快活,齊齊祝賀老師榮休。那時我正走出去,準備把功課交給他,見到這個情況,都不知交不交好。
而楊教授的表情更是趣怪,他沒有說什麼,只是笑,笑容好燦爛,但沒有笑聲。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男人表現,他很開心,看得出,可能是不知怎樣表達,或是他把興奮的心情收得好好的。
兩年,不長不短,做功課時嫌它時間太長,課上完才發覺過得很快。這是一個不用花太多力氣的課程,不覺得辛苦,學的東西雖不算多,但總算開了一點眼界。有些課,每上一堂你都覺得像丟錢入鹹水海。幸好有幾科學到的也多,勉強可以拉個平手,不然還是肉痛。
最有得著的是今晚這科,陶淵明詩。中學生也懂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詩淺,好似沒有什麼好讀,但是楊教授可以把以上兩句講一堂,逐個字講,一字不漏。初時你以為他在「吹水」,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字字有味,字字珠璣,值得講一堂。今晚壓軸,「今日天氣佳」一句講了四十五分鐘。什麼也講︰詞組、排列、聲韻、比興、抒情、說理……然後把它改成新詩模樣。楊教授就是有這樣的本事,他令你覺得陶詩好有味,一讀再讀,好回味。他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他問問題,你答什麼都得。答錯會窒你幾句,窒到你冇聲出,但是你會服。答對,他也會「凶」你,說你錯了,看你是否堅持。
另一科比較有得著的是去年的周作人。課說明教周作人,實際上有七成時間講魯迅。記得去年次次上完課都頭痛,除了是教授常常over run一個小時以上,還有是他對周氏兄弟的大膽假設。他常說周氏兄弟為女人不和,並且不停在他們的文本找例子,說明他們如何透過作品互相攻擊。教授解得頭頭是道,下課後自己再看筆記就幾乎沒可能明白。上這課,要不你就相信他說的話,要不你就找更多例子證據推翻他的假設。雖然我們對教授的觀點半信半疑,但是根本沒有本事推翻他,也只有認同他的說法了,不然功課真不知道可以怎樣做。可是迫自己相信教授容易,要令自己也貼貼服服相信就難。於是我們交的功課都是胡吹,說在哪一首詩又找到他們互相諷刺的證據呀什麼的,自己都覺得似是而非。但教授看了可能對極了胃口,最後這科拿的分數居然也不錯。這科令我認識到有血有肉的魯迅,他是有感情有人性活生生的,不是被死死的釘在革命先鋒的牌坊上。不是頭頂有光環也不是什麼階級鬥爭者。這是本課程最大得著。
其次,郁達夫、《文心》的課也有得著。學費算是沒有太過白交了。
我認為唸研究院並不在乎學多少,最重要的是exposure,認識新的見解,從另一角度看事物。不是靠別人的詳細解釋,而是人家點了另一條路,你自己去走走看看,發現更多。道行更高的,自己開一條新路走。
這兩年自己並沒有開新路,但是總算走過幾條別人開墾的新路,耳目一新卻是真的。不過我期望學得更多,這要看將來有沒有機會了。現在要暫別中文,試讀另外一些科目,將來回頭唸中文,可能有會發現更多新趣味。
19-4-2004 流水賬之婚禮
復活節假期其中一件大事詠茵和阿榮的婚禮。
第一次做姊妹,第一次做婚禮工作人員。了解到原來真正的婚禮並不浪漫,根本是很累的一件事。
這次婚禮令我再思考自己結婚的模式,那天我不斷問自己,究竟我和東尼有多少情面可以動員五十至一百位親朋戚友,去協助我們完成自己的婚禮?
答案是沒有。
人很懶,沒有心思與別人更深入的做朋友,朋友多但沒有知己。我們可以隨時唸出幾十個朋友的名字,可是如果有一晚你突然想找人喝東西傾心事,卻又是另一回事。
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和東尼才走在一起吧,大家對對方都很坦白。
如果有一筆錢用作結婚,我會花多點錢影結婚相、影video和渡蜜月,甚或是減肥。因為結婚所以我可以肆意花費享受,攪到自己最靚,一生不能有多少次。
我提出不在教堂結婚,東尼贊成,但是其他人覺得奇怪,身為基督徒,近水樓台也不行教堂?又說教堂結婚神聖、浪漫、感動,一生人只得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大攪!
婚禮前我還以為自己會感動到心軟(我是一個很易感動的人),還是覺得行教堂較好。可是婚禮過後,我更加清楚覺得自己不會了。
太煩,要麻煩的人太多,要花一年時間籌備,要有極強的指揮協調能力,還要一班有經驗有工作能力的朋友……婚禮當天八成事務已不是由一對新人控制,大部份的事都要由朋友自動自覺、自己執生去做,你已經沒有時間沒有心思精神去理,所以我不想麻煩人,婚禮當天如有不開心事件,也不知道可怪罪於誰。
說回當天的婚禮。前一晚我睡得極差,在睡與醒之間掙扎五小時,並且惡夢連連,都是婚禮上錯漏百出。人還未睡醒又未化妝未吃早餐就去女家,大家都很高興,我受到氣氛感染,心情也放輕鬆。有姊妹為我set頭,好靚。
之後玩接新娘,我負責問問題,已經是最簡單的工作,還接受得了。東尼比我看得開,放開懷抱盡情受罰,無論是載假髮跳舞還是掌上壓,都第一時間衝出來表演,我心想他才是最合格的朋友。
然後是去男家、吃午飯、到教堂預備。婚禮未開始我已經累得很,一邊還要弄婚禮上的汽球,手指、腳也很痛,只想找一個地方伸直腳平躺一下。
婚禮上朝暉訓勉,他說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LORD,這個字又可以拆成Love、Respect、Dearest,獲益良多。東尼一人獻唱,雖然有一個走音,但是整體表現非常好,好過之前任何一次。第二日我還不停扮他唱歌時的神態,弄得他哭笑不得。
我婚禮的感動位反而在唱〈愛是不保留〉,就是「天作之盒」的主題曲。沒有看過「天作之盒」和「受難曲」,但不知為什麼唱到「至高的愛盡見於刺穿的手 / 看血在流反映愛沒保留 / 持續不死的愛都萬世不休」,忽然哽咽唱不下去,也不知道為誰感動。
晚宴與平時去飲的情況差不多,排隊影相斟茶、新人步入現場、乳豬全體進場、敬酒、玩新人(非常斯文地)、散會。遊戲由吃完翅開始玩,玩了十五分鐘我們受新娘指示因時間關係結束遊戲(我們是最善良聽話的兄弟姊妹團),於是回座後我們還趕到及吃海斑、炸子雞和美點相輝,一道菜也沒有吃少,這是那天最神奇的地方。(美點相輝真的很好吃呀)
曲(是dream a little dream,近來很多人都播這首,但我會揀tea for two)終人散盡後,我才可以真正的抱著新娘,在她臉上響亮的吻一下,那一刻我真的為她高興,因為整天的過程都很順利溫馨,是無憾的了。
離開時步向地鐵站,雙腳的痛楚直正爆發出來,抓著東尼行,幾乎是烏龜的速度,每行一步都痛入心扉。心情卻是輕鬆快樂,這一天終於過去了。
所以婚只能結一次,因為太費力了。
15-4-2004 流水賬之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的假期其實由上星期三下午開始,那天我到理工大學見一份行政工作。
記得填表申請時我只抱著漁翁撤網的心情,極之求其的填,字體也很醜,填完之後才發覺要附上學歷證明文件副本,但我卻沒有帶出來,而那天是又是deadline,但見已經填完,也乾脆寄出去吧。過了幾個星期,見完出版社沒有什麼聲氣,理工又叫我去見工。
我很緊張,因為明知自己是陪跑,曾想過不去了,但覺得這是神賜的機會,不想放棄。我太知道自己的程度了,英文是程度一定不符他們的要求,說英文一定結結巴巴,寫英文也好不到那裡,常常辭不達意。不單是去陪跑,簡直是出醜,所以極緊張。
面試的過程簡直能用「屎」來形容,說英文時像口吃,文法全不通,想很久也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偶而一兩句比較暢順但都是口窒窒。兩個負責人明顯聽到想死,我真的非常同情她們,令她們雙耳受罪我十分抱歉。她們很快便用廣東話問多幾題,我見大勢已去,便暢所欲言,什麼也不瞞他們了,連之前見過另一份工也說出來。
然後是考筆試,兩條英文題,一是寫marketing plan,一是寫信。另一條用中文答的,關於時事。難題又來了,我沒有寫英文很久很久,還要寫marketing plan?只好硬著頭皮胡亂吹一番,寫信時,對著電腦簡直是空白一片,連第一句怎樣寫也想了很欠,這個筆試又是……唉……但不知怎的,我對於最後能胡吹成文感到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好叻。而且又多一次機會見識不同類型的written test,學東尼話齋,這些試題真是有錢都買唔到,還有,我記得他用斜視的目光望向我說︰「就算有這些試題賣,我99.9%肯定你也不會買來做!所以你還是應把握這個機會。」被他看穿,我登時作不得聲,事後覺得他的話還是對的。
見完工後我好輕鬆,因為可以明正言順放假,真係yeah啦!好好醜醜我也見識過了,也不在乎這份工得唔得,因為都知實唔得。雖然我知道他們會有second interview,但肯定不會選上我。我心想︰最好唔好搵我,我放假,哈哈!
世事好玩之處,就是事與願違。當我與東尼在澳門享受美食陽光與海灘,在嘆了一餐好正的下午茶後,居然收到越洋來電,叫我翌日去second interview。
嘩心情簡直係直插谷底啦,本來打算第二天下午兩時才離開澳門,現在計劃給打亂了,要在早上十一時就走。問題亦相繼出現,我要極速返家拿文件換衫換鞋換袋,最弊係上星期三我帶了件褸返office,打算穿去見工,後來覺得唔駛咁formal於是沒有穿上就走了。現在要second interview要全套套裝出場又有裙無褸,返office拿又太樣衰兼浪費時間,於是,我做了一件好攪笑的事——即時出去買套新的suit。
好攪笑呀!在澳門除了買花生糖豬肉乾鳳凰卷外,還買了suit返香港,真係好攪笑。但為了節省時間兼不用燙衫,也唯有這樣。
由酒店出去買衫途中,東尼開始幫我操英文,他問我答,可是由於太「屎」,平均沒說兩句就被他打斷,真係頹哂。呀,真想大叫好無辜呀!我完全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選上我,大佬呀second interview要見Director喎,你都揀幾個稍為「試正」的去呀?我的表現差成這樣,究竟做對(或錯?)了什麼令他們會選中我???
撲撲風塵,昨天又返回理工,早到了,坐了半小時,結果只見了5分鐘。今次比上次還緊張,因為自覺更不配,於是更沒信心。又是極差的英文累事,那位Director很快對我喪失興趣,這次interview以極速完成。
今天整天也沒有消息,我視作落選了。好不開心,不是因為沒有得到那份工,而是因為要second interview,我損失了很多。包括︰吃一頓dinner buffet的心情、吃一頓breakfast buffet的心情、一個悠閒的早上、一頓在澳門吃的特色午餐、一個午間小睡。以上的損失要Ï2,因為東尼也有損失。另外,就是無端端要買多件suit,以及廿幾度穿整套suit在街上行的辛苦。
一個明知無望的interview,令我和東尼的澳門遊再一次爛尾收場,好激氣。如果我有多一點時間,一定會預備得更好。可是時間太急了,我已由渡假心情極速調節至作戰心態,也抽時間練下英文,但是真的沒有理由什麼也不理不停的練吧?我能做的只有這樣,不能緊張到令東尼掃興,我也要顧及他的感受。
今天幾乎用了一天時間才令自己接受這事實,這個假期是過去了,唯有希望下次假期能順利一點。
每一次的失敗是推我向前進的動力,今次真的痛定思痛,下次要寫定50條問題背熟才去見工。
也不是下次才寫,現在就開始寫了。
14-4-2004
回來啦,明天開工了。
這個引頸以待一個月的假期,就這樣過去了。要重抬心情,靈魂肉體歸位。
這個星期發生的事太多,大部份都是開心,而且我們仍是奇遇不絕,要寫出來真是一本流水賬。今晚太累,明天開始連載。
11-4-2004
明天去澳門,今晚居然有點反高潮,什麼心情也沒有。
我的假期由星期三下午開始,轉眼已來到星期日,時間易逝矣。
這個假期很忙,很多事要做,天天也往外跑,單是昨日的婚禮已很累很累,簡直是對體能的挑戰。但假期已過了很多天,卻還沒有溫書。
放假也沒有好好休息,也許到了澳門才能睡個飽。
6-4-2004 散步
兩天假期沒有怎樣出街,因為唔想洗錢,於是做一些不用洗太多錢的事︰散步。我們由般含道開始,轉落高街,再上堅道,行落伊利近街,之後就在蘇豪區中左右穿插,最後行到去IFC二期的Can.Teen食茶餐,再去City supuer買菜,然後打道回府煮飯。
我們還是第一次這樣仔細的行蘇豪區,以前在港大唸書,真係潛到落海底,從來不去不相干的地方。三年來去得最遠的港大範圍是去Flora Ho考試,宿舍地帶真的是從來沒有去過,別人問起我也不知道。至於西環上環一帶,吃的玩的,什麼也不知道,更枉論蘇豪區。我知道港大附近有很多新奇店舖,吃的最多,種類多不勝數,但是大學三年我更加熟悉科大和西貢。到了今天走在港大附近,我還是非常陌生。我和東尼就像探險,漫無目的走,反正如何行也能去到中環。
一路上我們像遊客,見到少少事都大驚小怪。第一次路經前身為高街鬼屋的社區中心,雖然已經重新裝修兼且拆了一大半,但不知怎的仍覺得非常肅殺。路上沒有什麼人,也沒有高樓大廈,突然一架白車呼嘯而過,一陣風揚起了一地的落葉,吹得我和東尼好像一臉是塵,說「絕塵而去」最貼切。
之後沿路都是見慣見熟的大廈,行到伊利近街和士丹頓街又是另一番風景。每一間餐廳都別出心裁,各有特色,什麼地方的菜式也可以吃。有好高檔好型的花店(是我的夢想花店,因為星期日可以休息,哈哈),還有賣杯杯碟碟的店子,也有不知它在賣什麼的店子。一路上發現兩處在陳慧琳拍的電影中見過的地方,包括《薰衣草》最後一場的fat angelo餐廳,以及《小親親》開首陳慧琳寫稿的那間cafe。
不過有點失望的是,四年前去過的一間New Orleans餐廳確實結業了,現在被另一間無甚特別的餐廳佔據。很懷念crawfish的美味,以及那些辣的cajun汁,不明白香港為何不能容納這間餐廳。New Orleans的美食是冠絕美國,也非常獨特,絕不像Dan Ryan和Outback那些一味大件頭,填飽個肚而不知其味。如此講究吃的香港人為什麼不能發現它的好處來?New Orleans菜最著名的是海鮮,嚐吃海鮮的香港人為何會不喜歡?
散步的尾站是IFC二期,Can.Teen的奶醬厚多士很可吃,加上那幅落地玻璃,陽光照進來真舒服。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我倒是希望試試蘇豪區的埃及菜。
2-4-2004 也說半生緣
因為亞視播半生緣,媽媽開始看張愛玲。現在她已看了《半生緣》和《怨女》,對於《怨女》的評價是︰都唔知佢講乜,冇頭冇尾咁。經我的強烈推薦,現在她看《傾城之戀》。
電視劇她也有追看,並且說劇本沒有什麼改動,不過加了很多人。我就冇心機睇,因為看第一集時,世鈞叔惠曼楨三人第一次吃午飯那場戲,拍得太輕鬆,又冇拍世鈞把筷子放在桌上那段,如此經典的細節都唔拍,估計都無甚看頭。
前天又看了大半集,最吃不消的是曼璐永遠穿一件晨褸出場,頭髮永恆的亂,場場戲都好似剛剛睡醒似的,偏偏她戲份又重,避無可避。
我還是喜歡許鞍華拍的《半生緣》,雖然這戲被人批評得一文不值,但是她的casting做得好。吳倩蓮很適合演曼楨,有點固執有點堅強有點溫柔。舞台戲版的劉若英演得不是不好,只是覺得她柔弱有餘,卻沒有吳倩蓮那種倔強,太小孩子了。至於黎明與譚耀文,我寧取前者(雖然他說不上好,最好當然是演舞台劇版的那位大陸演員),譚耀文的咀唇像永遠搽了lip gloss,臉色總是「激白」,讓人大叫救命。梅豔芳演得最好,把曼璐「時不與我」的心情演出來,最愛那場是她專程回娘家看張豫謹,一臉期盼再續前緣,那怯生生的神情,又不忘搔眉弄姿。後來卻發現是自作多情,那種失落的神情眼神,至今難忘。
家中有兩本《半生緣》,一半借了給四姨在返美國的飛機上看,另一本最先由媽媽借閱,然後又去了一個senior officer手中。今日陰差陽錯,有一個負責清潔雜務的「阿姐」見到,又借了去。阿姐知道本書是我的,非常緊張的問︰「曼楨後來點呀?」
我︰「佢同祝鴻才結左婚。」
阿姐︰「點解呀?」(好錯愕,然後失望)
我︰「因為佢家姐死左,佢覺得個仔無人理好可憐,咁咪嫁俾佢咯。」
阿姐︰「咁世鈞呢?佢地有冇見番?」(很緊張的)
我︰「世鈞咪同翠芝結婚咯,佢地最後都有見番面。」
阿姐︰「咁點呀,佢地有冇再一齊呀!」(充滿希望地)
我︰「冇架啦!」(以一個比較cool的口吻)「大家都結左婚咯!你估好似宜家話離婚就離婚咩!」
阿姐︰「咁世鈞知道哂以前的事,有咩反應?」(樣子好失望)
我︰(仍然好cool的答)「冇乜點,好無奈咁啦,都番唔到轉頭,篇小說就係講番唔到轉頭。」(這是小說的中心思想,希望她get到)
阿姐︰「咁咪益鬼哂祝鴻才?」(輕微憤怒)
我︰「唔可以咁講,在那個時代,這是冇辦法中的辦法。」
阿姐︰「佢家姐真係好鬼衰,咁陰毒害自己個妹!」(勁憤怒)
我︰(同情地)「咁佢都好慘,賣肉養家。」
阿姐︰「咁佢唔可以做其他野咩?」(勁激動)
我︰(無奈,見她這樣激唯有說)「小說「口者」,唔駛咁認真。」
於是阿姐悻悻然離去。
真是估不到阿姐一把年紀還這樣激動,這個可能是大部份人的感覺吧!張愛玲安排這樣的陰差陽錯,目的不過是製造人生「回不去了」的蒼涼感。其實《半生緣》是中六文學科其中一本可選讀的名著,之前officer請學者寫簡介和教學建議,有一段非常有趣,節錄如下︰
《半生緣》為《亦報》上的連載小說,需以情節吸引讀者追看。小說中有多個巧合的設計,令男女主角不能終成眷屬,如曼楨遭姐夫污辱後不久,世鈞陪父親到醫院看病,醫院中剛巧有一個護士是張慕瑾的同鄉,世鈞從她口中得悉慕瑾剛結婚,新娘子跟曼楨同樣是上海人,便以為曼楨已嫁慕瑾為妻。曼楨逃出生天後,去信世鈞,但信卻落在沈老太太手中,她為怕兒子和石翠芝的婚事受影響,便把信毀掉。教師可向學生解釋文化生產環境對作品的約制,並討論小說中有多個巧合的情節是否合
理。 參考網址︰http://cd.ed.gov.hk/chi/chi_lit/doc/chi_lit_collection/34.pdf
其實阿姐的反應,可以說很像讀者看連載小說的反應。此小說的情節、用字等,與張愛玲前期作品比較,無疑是較適合普羅大眾看,於是我阿媽與office的阿姐,也可以接觸張愛玲的作品。所以我相信,一個偉大的作家,作品不一定要有太深的道理,也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像張愛玲有非常難參透、玩高智慧愛情婚姻角力遊戲的《傾城之戀》,也有令大眾看得咬牙切齒沉迷追看的《半生緣》。兩部作品都是說人生,但《半生緣》比較容易讓人明白。基本上,你可以理解小說是表達「愛情的陰差陽錯」,深一點的可以像林奕華所說,這是關於「中國人的性格如何決定中國人的(愛情)命運」。 不知媽媽看《半生緣》得到了什麼啟發?
1-4-2004
今晚很奇妙,在東尼的訴苦當中,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難過。原來過去幾年,我是不明白他的,完全不明白。但今晚,我真切的感到他的感受,望著他,幾乎吃不下面前剛上的炒公仔麵。那一刻,我真的想哭。如果我叻一點,有一份高薪的工作,那東尼便可以做他喜歡的事。角色忽然調轉,我願賺多點錢,好讓他實現理想。
我說︰你要在工作崗位上榮耀神。神派你來這兒,是要你為他作工。每天這樣想,你會得力,有勇氣堅持下去。
我們看一個啤酒廣告,都相信那句︰「這麼多人成功,為什麼不是你?」我們信的,只是只是……說不上來。
今晚以為自己有好多感受要寫,可是想想又沒意思了。我關心的是自己和我身邊的人,立志用畢生的時間精力去愛自己和他們。
今天腦中常出現的畫面,是無線的2003年大事回顧,有一個鏡頭影著一個淘大居民在隔離營中看報紙,版面正是張國榮自殺的新聞,然後畫面慢慢變成他葬禮的片段。
還記得這個令人受不了的愚人節,到了今年心中還有著茫然之感,還記得那天好想好想抱著東尼。
今年,所有事情仍然不實在,都是騙人的。但我終於感受到他的痛他的難受,我決定要好好上進,與他分擔一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