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2005

當我在Page One看見企鵝牌的Pride and Prejudice,換上了劇照封面。心想︰天!這是第幾次的改編?

我懷疑英國人愛Jane Austin猶如中國人愛張愛玲一樣,因為太愛她的作品,所以要不停找機會重現小說的世界,借機走進心愛的作家所處的時代環境。

這次的Producers是BJ diary和Love Actually的班底,我尤愛Love Actually的輕鬆小品形式,這次拍古典愛情故事,相信又是另一番風味。

Pride and Prejudice Official Website

19-9-2005

學習把生活方式調較,計劃如何適應離開工作後的生活。這種生活,可能很短,也很可能很長,那種漫無目的,無了期的等待,最容易把人推向非理性。

三天假期中有兩天都是悶在家裡。我把舊影碟拿出來播放,重看了《無間道》和《冷靜與熱情之間》。早上起來,不吃,只喝點水,然後就是對著電視的光影出神。在Enya的Carribean Blue中,佛羅倫斯的舊城面貌一一略過。又到了這種關節位,在影像面前我再一次怪責自己,十年前的勇氣和膽色已消失殆盡,換來的是麻目與因循。我幾乎已再沒有勇氣去嘗試、接觸、感覺新事物,我的觀察力不再銳利,我不再有深刻深層的思考,往往是去到某一層就停上下來,拒絕再想下去。我不再好奇,不再懷疑,只是接受,只是忍耐,慢慢變成大眾的一部份。若無其事的在城市進出,每天走同一條路,見一樣的人,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個偽友善的語氣回答查詢電話。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在同一刻鐘熄燈就寢。拖著同一個人的手,吻著同一個人。因為時間太久,太明白自己無法再過十年前的,獨來獨往的生活,於是要求這個人為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毀滅這個人的理想,把這個人變成像我像其他大多數的,在這個城市行走的——一具軀殼。 這一年自己掩埋了,每一天不知從那裡來的黃土一點一點撤過來,我不避,也不撥走,就這樣掩埋了。

一年,感覺到自己已經消失。

12-9-2005 都會夢成真

當年決定興建廸士尼的結果公佈後翌日,蘋果日報頭版標題是「都會夢成真」,下面是一幅香港廸士尼的地圖。

今天香港廸士尼開幕了,六年轉眼過去。

人總有做夢的時候,進入這個樂園,發一場夢,開心一陣子。看完煙花離開,坐上米奇老鼠造型的地鐵,車子還未到欣澳站,現實煩惱就一湧而至。

當初Walt Disney創立樂園的時候,也是希望給美國人夢想,建立一個地方,只有歡笑沒有眼淚。這個夢想的背後,是Walt Disney缺乏家庭溫暖的童年回憶。因為有現實,所以才有夢想。

Walt Disney的出發點,他的使命感固然令人敬佩,但他也是一個正常不過的生意人,賺錢仍是他最大的目標。再說得盡一點,「夢想成真」只不過是一種手段,一個幌子,不過是哄人進來玩,貢獻金錢,這也是個現實。

和東尼討論究竟興建廸士尼或古根漢,哪個較容易賺錢?東尼認為是廸士尼,這是因為香港現在只靠大陸遊客,試問他們有幾多人喜歡看古根漢的當代藝術展覽?據Economist的報導,香港廸士尼為迎合喜愛瘋狂拍照的中國遊客,特別減少機動遊戲設施,並增加多一些靜態景點。廸士尼是國際品牌,大眾化,中國遊客當然更愛廸士尼。

既然與廸士尼還是古根漢合作,都需要簽不平等的合作協議,那麼廸士尼應該會比古根漢更快歸本。

曾經廸士尼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能夠去廸士尼就代表你家裡有錢。現在香港也有廸士尼了,就像七十一便利店「梗有一間去左近」。也許是人長大了,對它隱藏背後的故事多一點了解,因而覺得,廸士尼樂園不再神化不再高高在上不再完美。對於廸士尼,其實還可以多讀一點相關書籍去了解。充分的了解,令我們不致墮入瘋狂迷戀的狀態。

將來如有機會踏進這樂園,在滿佈笑臉的工作人員之間,在夢幻似的音樂之間,在笑聲喧鬧之間,在穿過睡公主城堡之時,還希望自己清醒一點,保存多點理性。

7-9-2005

晚上到了小學老師Miss Lai父親的安息禮拜。

Miss Lai在台上作了一個追思演說,我們坐在台下,那感覺像回到小學時,靜靜地聽她說神如何施行神蹟。同樣的語調、感情、神情,同一個老師,同一批學生,當中過了十五年,所不同的,是老師的聲音已沙啞不少。

見到一個小學同學,後來也是中學同學。完了後,一起吃晚飯。她絮絮說起一些舊同學的近況,誰和誰和誰都是在會計師樓做得昏天暗地,有人仍是工作得很不如意,有人家中有不幸事……回頭檢視自己,我仍是當中比較幸福的一個。

多天以來,我一直想寫新奧爾良。那個東尼曾住了四個月的城市,那個在東尼口中能令人身心無比舒暢的城市,那個東尼夢想能與我共遊的城市,如今已完全毀滅。我們共遊的夢想應不會在這十年內實現,當年他住的那間屋,恐怕已成廢墟。一切一切,只能存在東尼的腦海中。

連續幾天也有看東尼就讀的Tulane University 的網址看看,校長每天都Update當天的情況。巨風未來臨時,校長還希望9月1日可以上課,然後開課日期不斷延遲,而校長和其他大學要員仍留守在校園內。今天再看的時候,校長已經撤離校園到了Houston,並宣佈 “However, given the ongoing situation in the city, I am forced to make an extremely difficult decision – Tulane University cannot hold a fall semester on its campus.”

萬萬估不到,除了戰爭外,天災也可以令一間大學停一個學期的課(就像當年日本攻打香港,香港大學要停課,張愛玲也只能匆匆拿了一個獨一無二的 “ Wartime Degree” )。在幾十小時之內,把一個城市傾覆。

破壞只需一點時間,重建則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我們和災民都有同一個等待,等待城市的重生。

6-9-2005

遞了信,心情好了很多,連旁人都感覺到。

晚上睡得很好,人也精神了。

星期日去看《新傾城之戀》。買票子的時候,以為是坐第4行,到了後才發覺是第1行,第1行的中間位。超近距離的看到一眾演員,心裡撲撲跳。

本來我對梁家輝的期望很高,可是他才出場幾分鐘,我便開始有點失望,他總給我「呂奇」的感覺。他的輕佻好像過了火位,我只希望他的動作說話慢一點,那比較像一個老謀深算的情場浪子。

蘇玉華仍然是最好看,穿上旗袍就是白流蘇轉世。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就是我心目中柔弱又勇敢的白流蘇。

劉雅麗好像有點失準,隱約聽到有點走音,不過,她很落力的跳舞和表演。歌仍是兩年前的歌,非常應景。

我仍有兩前年看首演的疑惑,為什麼小說搬上舞台後會笑聲連場?第一次看原著和以後無數次的閱讀,從來沒有覺得好笑的地方。但是媒介轉移,卻換來這種戲劇效果。

《傾城之戀》根本是一個悲劇,那種去到生死關頭才會有的頓悟,教人們浪費了好些日子好些眼淚。但觀眾最深刻的,卻是那些機警的猜心對白。

張的小說有太多太多涵意,我們豈能要求所有的事情都能在一、兩個小時交待,能夠說出一、兩點也可足夠了。

明年三月再有第三次的公演,我想我會再看的。

2-9-2005

因為某些原因,我提早了一天遞辭職信。

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是因為新的老闆才來了一星期,我就把辭職信送上。

和她談了一小時,我很喜歡她,覺得她有心有力扭轉現時辦公室的困局,可是一切也太遲了。信已放在桌子上,一切也不可以回頭。

祝她好運。

剛要談完的時候,院長突然走入房內。她知道事件後,當然又說了一大堆叫我留多幾個月的門面說話,我也很門面的回應說會考慮考慮。哎!點解可以咁好彩架?

我的好人EO老闆仍然是一貫的好人,對於同事的不斷離去已完全接受到,並已進入化境,還說會替我寫一封封好好的推薦信。

信已遞了,卻沒有太大的開心感覺,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心裡仍感到迷惘。可是一邊我卻開列一張 “ to do”清單,打算如要待在家中兩、三個月,就把這些那些完成。

這天應是很特別的一天,第一次任性地不計後果而辭職。

如果沒有其他顧慮,為什麼不任性一次?

1-9-2005

今天決定,我要辭職了。

有很多原因令我下這個決定,明天再寫。

工作量大,我自信是可以應付的。但隨之而來,是無數的學生電話和公眾查詢,每一刻每一秒我也是拿著電話在說話,平均每天20-30個。各人語氣態度不一,每天都會有人無理取鬧,情緒也受到影響。

還有高層的管理混亂,好大喜功,令下層疲於奔命。

星期六會遞信,決定之時,心裡很平安,決定後,心裡也很平安。

回到家,打開信箱,竟收到面試的信件。

之前的猶豫不決,大部份原因是害怕找不到工作。現在那封面試信,彷彿為我打了一支強心針。我覺得,那份工的成功機會不大,但是卻使我離開的心更堅決。

已經打算過了,如果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要在家待一段時間,當然會去唸書。唸書不是我的逃避藉口,是我真的喜歡唸書。我決定修讀一個短期哲學課程,當然還會繼續惡補英文。如果找到工作了,也可以繼續唸的。是的,無論如何,也是時候重拾書本了。

感謝神,我終於下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