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遇到的第一條龍     

 

    劉備得諸葛孔明、 《隆中對》,為他復漢事業作出了優美規劃,終建立蜀漢江山。但早在這之前,劉備亦遇過心存漢室的知音人,一是孔融,另一是陳登.陳元龍,當中以後者最為傑出,昔早死,未能與三國諸將風雲際會。

    劉備初期只是平原相,非孔融、陳登二人協助他的發展,以後局勢發展未可知矣。陶謙死,讓州與備,備不敢受(最初孔融派太史慈找劉備,劉備曰:『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當時他就不甚有名,也難怪他沒信心領徐州事。)他更想將徐州讓給淮南袁公路,陳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日欲為史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境守地,書功於竹帛。』孔融亦謂袁術乃冢中枯骨,何足掛齒,若非當時在世上已有盛名的孔融、陳登二人鼓勵,則劉備根本沒信心領徐州事,劉備領徐得到根據地及地位攀升,自此事業也得到新的發展。

    然徐州彈丸之地,陳登等亦早看出劉備難於此地發展,故早為其外結強援袁紹與曹操抗衡,《獻帝春秋》曰:『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災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奸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於執事。」紹答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三國演義》安排陳登在曹操東來、劉備迫在眉睫時才獻計,教他托名賢鄭康成(鄭玄)修書一封北連袁紹:然正史相比演義, 陳登未雨綢繆,更見其統籌全局的前瞻性。

    陳登有俊才,輕天下士,卻獨敬劉備,按《華陽國志》,登曾有『雄姿英卓,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之言,劉備亦很欽佩陳登的為人,有次劉備與許 汜為劉表座上客,共論天下人。

    許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劉備謂劉表曰:「許君論是非?」

    劉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

    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

    許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劉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原來許汜曾至下邳見元龍,卻為對方輕視,不相與語,劉備認為許 汜這些沒憂國救世之心的俗士,與陳登這等憂國忘家的俊士相比,實在「何緣當與君語」劉表聽後大笑。

    劉備曰:「若元龍文武膽略,當求之於古人耳,造次難得比也!」可見劉備與陳登相知如此。

    後來劉備被曹操任為豫州牧,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牌打得太明顯,像劉備此等英雄必難以共存,終有董承密詔一事而和曹操決裂,時局變化,只知劉備後來北投袁紹,關羽投降,而陳登亦屬漢臣,情況與荀彧、孔融有點相似,只怪劉備運氣不好,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事業大起大落,常常讓遇到的大賢流失,若陳登的生命足以看到劉備敗走徐州後再次回到三國的舞台之上,又可看到曹操逐步篡漢的步伐,到底下場會是下野改投劉備、還是像荀彧、孔融般死去?

    斐注的史料,說他 「忠亮高爽,深沈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志,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周旋呂布、曹操之間,顯現了他的辯才、權謀;對孫策用兵,以弱勝強,顯現了他的軍事才能;登為官亦有治績,一位年輕人能 「養耆育孤,視民如傷。」為廣陵太守時,明審賞罰,威信宣布,海賊薛州之等萬餘戶都束手歸命;被遷為東城太守,廣陵吏民都欽佩其恩德,共拔郡追隨陳登,老弱襁負而追之。

    後朝廷以陳登為東郡太守,離開廣陵,吏民老弱不捨,欲拔郡除之。後孫權跨有江外,曹操每臨大江而嘆恨不用陳元龍計,而令封豕養其爪牙。這樣的一個人物,正是蜀漢最缺乏的人才,可惜這種人多數都不太長命,華佗傳載陳登一直都要定期給華佗診治,有次發病,華佗不在就過身了,死時才三十九歲…

    陳登實為魯肅、孔明一流人物,三人都對劉備事業影響都有脫不開的關係,若非陳登、魯肅早死,到底三國關係又將如何實在未可知矣。

(若有任何感想請到聚義廳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