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面角度去看一次黃巾起事
史上有名的「黃巾之亂」,是中國史上一次大型農民起義,所謂的「亂」、「黃巾賊」,都是相對漢室立場而來的,事實是,負責治理天下的漢家天子,經桓帝、靈帝二朝,國政已經腐敗不堪,一些短視的權貴、豪強,繼續乘天子昏庸而玩弄權柄,而天下萬民,作為國家根本的百姓,已經到了四處流離,無以為生的地步。面對漢室衰落、天下失衡,朝中卻沒有一人知道解救之法 。 在百姓亦只能絕望的為每一天生活而憂愁之際,這時出現了一位方士,鉅鹿人張角, 他借以法術、咒語為人治病取得了百姓支持,無助的百姓反正沒有將來,為了脫離困苦,紛紛加入太平道,或許時人真的以為太平道可治理這個有病的時代 ,然百姓的苦日子卻只是序幕而已。 當時參與的貧農,大多是因無以為生才挺而走險,為推翻而推翻,到底推翻漢室後張角為首的渠帥們,能為貧民建立 一個怎樣的世界,歷史沒容許我們知道,但從黃巾起事時聲勢浩大,卻在九個月被平定可了解,黃巾軍組織鬆散、缺乏領導人才卻是眼見的事實,我們只能對參與這之民變的百姓表達無限的同情而已。 太平道教主張角與兄弟張梁、張寶三人,利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治病,生病的百姓跪下首過,喝下符水後,都不藥而癒。張角又利用《太平清領書》傳達教義,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時稱張角「偽托大道,妖惑小民」,張角的道,內容主要取自《老子》十八章、二十四章、五十三章,而所尊奉的已是被神格化的老子了(三國演義寫傳授張角《太平要術》的南華老仙,正是 莊子的化身) 十餘年間,信眾竟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太平道信徒不斷增加,張角遂置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並訛言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利用的是當時極流行的「五德終始說」,所謂「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 起義前一個月,黃巾叛徒唐周向朝廷告密,馬元義被捕,被車裂於洛陽,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
於二月發難,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親
領黨人起義,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而張曼成就在宛城起兵,波才、彭脫則在豫州轉戰。一個月內,全國八州二十八郡在旬日之閒,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先是盧植,雖在兵力上遠遜黃巾軍,然黃巾部隊始終是未經訓練的貧農,最後盧植看穿黨人的弱點,竟將張角圍於廣宗而加以圍剿,惜後來盧植因不肯賄賂宦官而被朝廷從前線撤換 。而來接替盧植的董卓,卻被張角等擊敗。 另一方面,皇甫嵩被波才圍於長社,時嵩兵少,軍中皆恐,皇甫嵩先向朝廷求救,漢室派了騎都尉曹操增援,援軍未到前,皇甫嵩觀察黃巾軍依草結寨,心生一計,決定以夜襲加上火攻,必可克服兵力上的差距,大破決乏作戰經驗的貧農軍。黃巾軍本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面對官軍無情的夜襲、火攻,黃巾軍死傷慘重,就在逃走的路上又遇上官軍增援曹操,於是僅餘的黃巾軍再被皇甫嵩、朱雋和曹操三面夾擊,就是這樣,近京一帶的戰事,以及為生活而起義的黃巾軍都被平息下來了。那些無以為生的百姓終於都死去了,皇甫嵩將軍也迫於無奈取去數萬人的性命去換取天下暫時的太平,只是腐化的漢室根本已經無可救藥,也不是皇甫嵩一個人可以保護得來的。 董卓戰敗,皇甫嵩進擊東郡黃巾卜己於倉亭,生禽卜己,斬首七千餘級。與朱雋打敗了波才、彭脫所領的黃巾軍後,在西華分兵,皇甫嵩向北戰線移動。朱雋則向南進攻在宛城的張曼成軍,斬別帥孫夏,局勢接入佳境。 皇甫嵩與張角弟張梁戰於廣宗。張梁作戰精勇,皇甫嵩不能克。於是皇甫嵩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當知賊意稍懈,依然是用針對農民軍的戰法,乃潛夜勒兵,在凌晨發兵直攻其陣,果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 這時張角早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餘下的,只有張角另外一個弟弟,張寶。於是皇甫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張寶於下曲陽,又斬之。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積屍封土於其上,謂之「京觀」) 黃巾之亂既平,故改年為中平。黃巾之亂暫且完結,百姓這次大反撲,換取了漢室的關注,皇甫嵩奏請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靈帝從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然黃巾之亂只不過是亂世的開始,漢室的衰落、腐敗,令社會瀰漫不安定氣氛,人民相聚為盜。 數年後各地黃巾餘黨俱起,亦有地方變民,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後遂瀰漫,不可複數。張璠漢紀云:又有左校、郭大賢、左髭丈八三部也。那些曾歌「賴得皇甫兮復安居」的百姓, 沒想到接著面對的,是更悲涼的三國亂世。 各地豪強固壁自守,漢室名存實亡。後董卓亂京廢帝,各地群雄並起,這時的人民,更淪為諸侯逐鹿中原的工具了。 而張角剩下的黃巾餘黨,在不斷作戰之下已經演變成職業軍人,其中最慓悍的青州黃巾更攻殺兗州刺使劉岱,曹操的伯樂濟北相鮑信亦因救曹操而戰死,曹操忍痛追趕黃巾至濟北,卻沒有將這幫流民趕盡殺絕,而是向他們招降,受降者竟達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曹操將老弱放回田野耕種,而黃巾中精銳的,收為己用,號「青州兵」。 曹操終於讓貧農從亂世勉強安定下來,這是值得為曹操一書的善事,青州兵平日耕作,及隨時為曹操作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於洛陽病逝,青州兵聞操死,「擅擊鼓相引去」(賈逵傳),也沒人再可指揮青州兵了。史書雖無載這群黃巾農民的去向,或許當時天下三分,魏國中土已經得到安定,大概他們已回到最初的地方,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舊生活吧。 (若有任何感想請到聚義廳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