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公元155-220年) 字孟德,小名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人。被許子將評為「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縱橫亂世,南征北戰,構築了大國魏國的基礎。死後被追諡為魏武帝。 東漢末年,少年曹操任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嚴打犯法豪強,後黃巾起,拜騎都尉,在亂世中起家,得鮑信之助,破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此成一勁旅縱橫於亂世。 建安元年,聽謀臣荀彧等建議,將漢獻帝迎到許,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利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先後收張繡,擊殺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河北強者袁紹,統一北方,並深入遠北擊烏桓,成為最有條件統一天下之諸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在政治上,建安十五年,曹操下達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充實國家人才,打破漢朝用人講求德行的標準,對後世風氣更影響深遠。 在軍事上,曹操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為《孫子兵法》作註,對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貢獻。 文學上,曹操擅長詩歌,建《銅雀臺》大興文學,稱「建安風骨」,《短歌行》、《蒿里行》等都是千古名篇,其子曹丕、曹植都有文采,後世將之並稱「三曹」。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奸雄形象經《三國演義》刻意經營,成為民間既愛亦恨的傳奇人物。
《命世之才》
《五色棒》
《伐董卓》
《得青州兵》
《屠徐州》
《煮酒論英雄》
《官渡大捷》
《短歌行》
《赤壁鏖兵》
《銅省臺》
《得隴望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