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職位

將軍一詞起於春秋,將.即統率;軍.即軍隊,逐漸取代司馬,成為軍事指揮官之稱號。除漢代設置的大將軍 、車騎將軍等號,並會因時制宜創設各種將軍稱號。

 

大將軍

金印紫綬,與三公同為一品。總攬軍事內政,實質權位皆在三公之上的最高長官。東漢時多由外戚兼任,因太后之親掌握權柄。

大將軍府中設有軍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參軍等屬官。

東漢的何進、魏國的曹仁、司馬師等均曾任此職。

 

驃騎將軍

始於漢武帝,二品,統率騎兵之意,地位或比三公,為常設武官中的最高職位。

三國時魏將曹洪、蜀將馬超曾任此職。

 

車騎將軍

統領戰車之意,三國均有此官。

東漢董承、魏國曹仁、蜀漢張飛均曾任此職。

 

衛將軍

護衛天子之意,三國均有此官。

蜀將姜維曾任此職。

 

四征將軍

統領四方的州刺史,有對外征伐之意。除了征東將軍以外,吳國均設此官。

征東將軍,以魏而言,駐守於壽春,統轄青、兗、徐、揚四州。魏國曹休曾任此職。

征南將軍,以魏而言,駐屯於新野,統轄荊州、豫州。曹仁曾出任此職,駐紮於江陵。

征西將軍,以魏而言,駐屯於長安,統轄雍州、涼州。夏侯淵曾出任征西大將軍。

征北將軍,以魏而言,駐屯於薊,統轄幽州、冀州、并州。

 

四鎮將軍

即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將軍,負責地方守衛,其位低於四征將軍,原則上征與鎮的將軍並不會同時設置。

 

四方將軍

相比駐屯地方的四征將軍,四方身為中央軍的意味更濃。東漢、三國均有此職,出任者都是威名遠播之人。

前將軍,蜀將關羽曾任此官。

後將軍,袁術討伐董卓時曾任此職。蜀漢時黃忠亦被破格提拔為後將軍,惹來關羽不滿。

左將軍,漢時劉備曾因曹操舉薦而任此官;魏國時于禁、吳國的諸葛僅亦曾任此職。

右將軍,魏將徐晃、蜀將張飛曾任此職。

 

 

蕩寇將軍

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爲第五品。

 

雜號將軍

比正將軍較次位者,大多根據字義命名,統稱雜號將軍。

破虜將軍,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時爲第五品。李典、孫堅曾任。

討逆將軍,東漢雜號將軍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討虜將軍,東漢雜號將軍之一。蜀置此官,吳因孫堅曾任此職,後不復置。

討寇將軍,魏置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翊軍將軍,蜀時趙雲曾任此職。

橫江將軍,三國時僅吳置。以魯肅任之,鎮守沿江轄地,用以橫掃來犯之敵,故名。

虎威將軍,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魏吳有置。

折沖將軍,魏所設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吳亦置,蜀無。

 

]

偏將軍

將軍中地位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將升遷,無定員,第五品。三國均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