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帝王表:
漢高祖(劉邦)→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
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孺子嬰
→
漢武帝茂陵,位於今陝西興平東十五公里。
陵墓高46.5米,面積約達5.5萬平方米。
陵墓周圍有宗廟,白鶴館、霍去病墓等陪葬墓二
十餘處。
|
|
要點1
●漢武帝「士人政府」的形成
一.
無為而治:自漢高祖以來,漢朝一直奉行黃老學說,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
生息的政策。
二.
文景之治:仍執行無為而治,漢朝的社會和經濟開始復甦,史稱「文景之治」
。
三. 士人政府形成之因
1.發展至漢武帝時,黃、老無為的思想已造成社會貧富懸殊之現象。
2.武帝年青有為,好思進取,且自幼愛好儒學。儒家的忠君、敬天、忠恕仁孝等
觀念,可順應統治者的需要。故漢武帝採納儒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
儒術」,對內獎勵學術,促成士人政府的形成。
要點2
●獨尊儒術的具體措施
1.於京師設太學,設五經博士弟子員,建「察舉」制;
2.士人掌高位,打破「無功不封侯,非侯不拜相」常規。
要點3
●士人政府的建立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
1.知識分子跨入統治階級,官吏多由讀書人充任,政治趨向文治;經學空前發達
;漢朝士風純良,吏治清明,為歷代之冠。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中國二千年來學術思想的正統,其他諸子
學派則受到壓抑,中國學術思想未能朝多元化發展。
3.士人只注重儒術及經學,忽略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日後中國人忽視科學思想
及精神之主因。
要點4
●秦始皇與漢武帝兩人在政治措施上的異同
一. 相同之處:
A. 加強中央集權;
B.
始皇廢封建、置郡縣;武帝亦削弱地方勢力,恢復郡縣制;
C. 獎勵農耕;
D.
統一貨幣,分別鑄造「秦半兩」與「五銖錢」;
E. 平定少數民族,擴闊疆土;
F.
均加強思想統治,始皇焚書坑儒,武帝獨尊儒術。
二.
不同之處:秦始皇以法治國,漢武帝則以儒術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