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國際形勢: 在09年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其中,多年奉行單邊主義和四方征戰的美國,虛耗了不少國力,加上連年經濟泡沫,遭到金融海嘯衝擊,實力正在下降。美國為拯救經濟,今後涉足國際間事務將變得“有心無力”。二零零九年,對美國而言,地區衝突、地緣戰火恐怕將大增,更多的反美浪潮及社會不穩情況恐將陸續出現。   美國已經花費近一萬億美元投入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然而近年國際影響力仍在下跌。雖然美國的硬實力優勢仍存,但影響力下跌,主要緣于軟實力的急劇下降。軟實力的下降,主要是美國在對外政策上的失誤所致,過去單邊蠻幹的政策取向,失去了國際間的不少支援。美國的大中東計劃和長期偏袒以色列的做法,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普遍不滿,而隨意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國家等同而論,更激起了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情緒。   在金融海嘯之下,美國的外交政策面臨調整。美國二零零九年的經濟將陷入衰退,奧巴馬上臺後,肯定要急著從伊拉克撤軍,因為經濟已經拖不起。美國國際影響力的下降,可能帶來的是更混亂、更危險的世界。其中,以色列迅速空襲加沙的原因,背後與美國軍事力量將在中東弱化有關。   此外,美國需要面對的另一挑戰就是俄羅斯、伊斯蘭激進勢力和反美主義國家所構成的地緣政治挑戰。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不斷擠壓,在融入西方的幻想破滅後,俄羅斯很快祭起自主獨立的大旗,尋求通過強硬姿態來恢復大國地位;美國對北韓、古巴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長期制裁不但沒有迫使他們妥協,反而更加強化了他們原有的反美立場。   因此,二零零九年全球可預見的安全問題,大多與二零零八年一些地區動蕩和不穩定局勢密切相關,有的直接是事態發展的延續。二零零九年,南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將有增無減。該地區一些國家政局動蕩,恐怖活動猖獗。一方面,孟買襲擊使印巴關係陷入高度緊張,目前雙方邊境各陳重兵。另一方面,南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還可能波及到阿富汗及周邊地區。塔利班勢力正在重新聚集壯大,它和其他反西方武裝力量與北約等外國軍隊之間不時發生的衝突可能導致阿富汗局勢惡化。   我認為,美國已經不能獨自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重擔,而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等棘手問題已經使之變得疲憊無力,在多邊貿易談判進程中也失去了熱情和動力。布希政府當年還有能力推行單邊主義,現在即便有這種衝動,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前,美國面臨的難題之多,挑戰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奧巴馬的當選為美國的政策改變帶來了契機,他將如何繼承布希的政治遺產,能否應對眾多國內外難題,直接關係到美國未來的地位。 因此,首次以美國國務卿身份外訪的希拉里訪華3天的行程進行了解讀,而且指出優先考慮的內容是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和安全問題以及朝鮮的無核化。她亦承諾深化中美關係,理性對待雙方分歧,推進雙方經貿合作。由此可見希拉里的態度反映出奧巴馬政府的務實主義積極與中國合作發展。 總結中美關係: 隨著中國經濟因美國經濟低迷而受到衝擊,希拉里希望讓中國安心投資美債,以挽救美國經濟。美國和中國在諸如經濟和氣候變化等重要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必不可少”。 美國在戰略部署上,一直有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這是公開的秘密。不過,美國的兩岸政策,牽涉面越來越大。隨著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經濟總量上已經躋身世界前三,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很多國際事務,包括政經軍事難題,甚至為擺脫全球金融海嘯和諸多困境的局面,都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希拉里和中方官員同意把兩國政府的注意力放在穩定全球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上。而且認為美國和中國建立積極的合作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就共同開發清潔能源技術的必要性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前國際環境和兩岸關系緩和的情況下,中美關系的磨合期可能會相當平穩。與奧巴馬和希拉里自己去年競選期間承諾的敵對政策相反,希拉里向中國伸出了和解之手。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面臨的選擇十分有限,只能與中國改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