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車

 

人力車的由來 :

    1860年一位傳教士把創於日本的人力車帶來香港,所以又稱「東洋車」。不過,香港使用的人力車與日本的並不相同。

    日本人力車身高,香港的車身較矮, 乘客容易上落。日本人力車車身黑色,中國人把車身改成紅色,帆布車蓋是黃色的,不用時收起來,像個黃包,因此又稱作黃包車。           

 人力車的演變 :

    自從人力車 引進香港後,因速度較轎,山兜快,成為世紀初的重要交通工具。一些富有人家更從日本買來私家人車力。也有人長期租用人力車,人們稱之為「長班車 」。富有人家還會在他們的私家車上寫上他們的姓氏 ,以顯示氣派身份。

    車伕的食飾也很講究,屬於大規模車仔館的,會在背心上寫上館名;富貴人家的,會寫上自己的姓氏以顯示氣派。                      人力車站

    最初人力車的車輪都是用鐵造的,由於會刮花路面,所以政府 便法定不能使用, 於是所有的車輪都包上橡膠,這不但減少了行車時的噪音, 連車身也輕巧了。                                                          

    人力車自1860年引進香港後大受歡迎,數目迅速增加,做成混亂。政府在186年實施發牌制度,人力車和車伕也要領牌。直至1962年,人力車已及不上先進交通工具的速度,政府便停止發牌。

 

資料來源:吳昊《香港老花鏡 之 生活舊貌》     鄭心墀《趣談今昔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