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都自自然然的,就會嘗到箇中的平和。自然會否有點..難處?會否就是沒有更多的要求?沒有起伏的人生,平坦得快樂嗎?也許,并不像我所說的那樣子吧。 能大快人心的一筆劃過白白的紙,是如何令人振奮的情景?畫畫時,下一筆一線,可以隨意而過。隨心所欲的意境。看過了滿意,就繼續下去。覺得不滿意,就擦掉它重新下筆。畫好了,是上色的時候,小心翼翼的為畫染上顏料,怕過了界線,也怕太小力或太大力,影響整幅畫的神彩。許久,一幅畫,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自己拿起來,左看右看,自言自語的念著..這兒如何..那兒如何!仍然不滿意,算了,下次再畫吧。 人生呢,可以嗎?做錯了事,走錯了路,找什麼來擦?如何說算了,不然再活一次嗎?我在發腦騷嗎? 真實上,我沒有資格說出以上的話。人生是自己的,如何走錯了,如何做錯了,都是自己要負責的人生。 想起,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他們過的又是一種怎麼樣的人生呢。我憑什麼去埋怨自己的人生?
只是,我覺得累了...
|
一連串與世情有關的真實數字 「全球30萬童兵活於烽煙戰火中、全球七成人口從未接觸過撥號電話......世界的真實一面,究竟我們們知道多少? 又了解多少?」
「英國作者杰西卡威廉絲近日撰寫《Facts That Should Change The World》一書,揭示世界真實一面,但杰絲卡相信情況未至永恆不變。
如不說出來,還真的不知道數字下的事實是.....
上面來自香港每天早上,地鐵車站免費派發的《都市日報》,美國名為《METRO INTERNATIONAL》。 |
閱讀報紙的次序,個個都不同。我會先閱主版的頭條新聞標題,再看內容;再來,就直接翻閱到副刊;最後,就是娛樂版或其他。對副刊的興趣,可能是自己喜於閱讀散文,那兒通常有散文,記事,討論等等,總有我喜歡看的文章。而且,有令人快樂的圖畫與笑話。當我看到好的文章時,我想與朋友分享,所以我會將它們搬到這兒來。雖然要花時間將文章逐字打出來,我也無所謂!
「每個人都有自己處事方式,思考方法...可是決擇的時候,方法都是一致的----喜與惡。
其實,某些時候看文章時,并沒有多大的感覺。什麼是喜歡?是觸動了感覺神經,彷彿在心底泛起無數的漣漪。但是有些話,則會是多餘的。
|
愛情是自私的,無私的愛情是? 討論著愛情的價值,總是發覺到自己的不穩定點。 那麼,會否某一天裡,會愛上另一個人。 「愛情現在、以後都是妳。」 「隨著時間,對你的愛意一直在增長。」 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腦袋像載不下許多的東西。 只知道,愛情對我來說,非常的近也非常的遠。永遠像一幅不能完成的圖畫... |
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是典型的美式流行作家,他的文章風格并不罕見,你時常可以在《Esuqire》和《國家地理》之類的雜誌上碰見,幽默抵死,往往能把一些世事細節的觀察寫得尖刻抵死。 當然,身為今日最暢銷的旅遊作家,他是這種風格的表表者,遠超同儕。例如在《The Lost Continent》裡,他這樣描寫美國愛荷華州那無趣的平坦地勢:「幾乎在它的任何一處,只要踩上兩本電話簿,愛荷華的全部景觀就會立即躍入眼簾」。關於美國中南部鄉鎮小民的無知,這位移居英國十多年的作家有這樣的經歷。
「餐館女侍問:『這說回來,你又是打那來的阿?蜜糖。』我不怎麼想告訴她我的人生故事,所以只說了:『英國。』」 比爾.布萊森的新著《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又是另一次旅程的記錄,而且不泛這類風趣的文筆。只是這一回,他寫的是三年之間如何把自己從一個科學白癡,教育成從宇宙大爆炸到生物多樣性等科學知識都懂得說上兩句的「通才」。
換句話說,這是一段很個人的旅程,又是一本已包羅萬有的科普書。只是你看過這麼抵死的科普書嗎?
很有趣的書,呵,不妨去找來看看!
|
「... 內疚,也許是人內心中最真的一種感情。愛、或者,恨,騙得了人,甚至也騙得到自己。內疚,卻騙不了自己。我們都覺得內疚的人,可能,就是我們最愛的人。但,內疚的背後,又總是一幅,另一個人不幸福的圖畫。不過,令他們不幸福,我們通常都不是故意。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會對我們覺得內疚的人最好。所以你試過嗎?我們會巴巴的,對我們覺得內疚的人最好。但有時,我們對自己所愛的人卻偏偏很壞。...」 --自由寫作人 (清心) 對自己最愛的人,會是最壞的。 愛,裡面擁有不同的感覺,而某些感覺,會隨著自私而表達出來,愛本來就是自私,無私的愛?! 於親情、友情或許常見到,但是愛情裡面,卻絕少可以存在的。
「常常說,女人狠起來,可以很真小人。但男人,恐怖的地方是,他也許是愛之欲其死,甚至不是為了佔有、或者破壞;而是,你的死、你所受的苦,就証明了他對你的愛。然後,他還會,像電影裡(標殺令的男主角)Bill一樣,還在那裡等你,等你回來報仇,說"你殺我啦!我都不過是愛你!"(會否給氣死了?)...」
這樣的愛,真的很可怕。是否像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妄想。愛等於恨,有人說是不懂得愛。也許,了解什麼是「愛」,其實,也是終其生要學習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