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5月8日


  什麼事都自自然然的,就會嘗到箇中的平和。自然會否有點..難處?會否就是沒有更多的要求?沒有起伏的人生,平坦得快樂嗎?也許,并不像我所說的那樣子吧。

  能大快人心的一筆劃過白白的紙,是如何令人振奮的情景?畫畫時,下一筆一線,可以隨意而過。隨心所欲的意境。看過了滿意,就繼續下去。覺得不滿意,就擦掉它重新下筆。畫好了,是上色的時候,小心翼翼的為畫染上顏料,怕過了界線,也怕太小力或太大力,影響整幅畫的神彩。許久,一幅畫,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自己拿起來,左看右看,自言自語的念著..這兒如何..那兒如何!仍然不滿意,算了,下次再畫吧。

  人生呢,可以嗎?做錯了事,走錯了路,找什麼來擦?如何說算了,不然再活一次嗎?我在發腦騷嗎?

  真實上,我沒有資格說出以上的話。人生是自己的,如何走錯了,如何做錯了,都是自己要負責的人生。

  想起,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他們過的又是一種怎麼樣的人生呢。我憑什麼去埋怨自己的人生?

  只是,我覺得累了...  

2004年- 5月7日


一連串與世情有關的真實數字

 「全球30萬童兵活於烽煙戰火中、全球七成人口從未接觸過撥號電話......世界的真實一面,究竟我們們知道多少? 又了解多少?

 「英國作者杰西卡威廉絲近日撰寫《Facts That Should Change The World》一書,揭示世界真實一面,但杰絲卡相信情況未至永恆不變。
  她表示:"改變世界還未算遲,當然部份得靠大眾反思,但政府參與卻尢為重要。目標絕不容易達成,但如不嘗試,便什麼也改不了。"」

世情知多少

● 貧窮兒童患情緒病的機率,較來自富裕家庭多出三倍。
● 2002年全球逾八成死刑個案,集中執行於中國、伊朗及美國。
● 全球仍有2,700萬名奴隸。
● 印度有4,400萬名童工,部份工作逾16小時。
● 高球手活士為賺錢最多的運動員。他每次戴上贊助商的帽子亮相,便可獲得43萬元的酬勞,相反製造帽子的泰國工人, 日薪只得30港元。
● 美國每周有88名學童因攜槍而被逐出校。
● 美國拖欠聯合國78億港元。
● 每年約有10種語言失傳。
● 大眾分辨麥多勞「M」字能力,較耶穌基督十字架為佳。
● 近四成英國青少年信奉基督教,另有六分一人相信有外星人襲地球。

如不說出來,還真的不知道數字下的事實是.....

上面來自香港每天早上,地鐵車站免費派發的《都市日報》,美國名為《METRO INTERNATIONAL》。
有興趣可登入 www.metrohk.com.hk看看^^

2004年- 5月6日


  閱讀報紙的次序,個個都不同。我會先閱主版的頭條新聞標題,再看內容;再來,就直接翻閱到副刊;最後,就是娛樂版或其他。對副刊的興趣,可能是自己喜於閱讀散文,那兒通常有散文,記事,討論等等,總有我喜歡看的文章。而且,有令人快樂的圖畫與笑話。當我看到好的文章時,我想與朋友分享,所以我會將它們搬到這兒來。雖然要花時間將文章逐字打出來,我也無所謂!

  「每個人都有自己處事方式,思考方法...可是決擇的時候,方法都是一致的----喜與惡。
  為自己喜歡的生活、人、事、享受等...去爭取,去取道於自己想走的那條路徑。
  自己想走的路不一定開心,而開心也是太廣泛之詞,比方說有人爭取的是成功感,有人要的是滿足感...。
  開心也不一定沒有痛苦,就像一些人視疲勞是有意義的生活,挫折是乏味生活中的挑戰...一切一切也可以是開心的。
  不用過份擔憂,只要,自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活在何時,便可放心去走自己的路。也不要為別人而過份擔憂,他有他的原因走他的路,他選了自己最想走的那一路,就已經為自己添上了色彩,善用了光陰...。
  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人生路沒有其他的規矩,只有一個:永不後悔。」

  其實,某些時候看文章時,并沒有多大的感覺。什麼是喜歡?是觸動了感覺神經,彷彿在心底泛起無數的漣漪。但是有些話,則會是多餘的。   

2004年- 5月5日


愛情是自私的,無私的愛情是?
討論著愛情的價值,總是發覺到自己的不穩定點。
 那麼,會否某一天裡,會愛上另一個人。
 「愛情現在、以後都是妳。」
 「隨著時間,對你的愛意一直在增長。」
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腦袋像載不下許多的東西。
只知道,愛情對我來說,非常的近也非常的遠。永遠像一幅不能完成的圖畫...

2004年- 4月30日 (2)


  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是典型的美式流行作家,他的文章風格并不罕見,你時常可以在《Esuqire》和《國家地理》之類的雜誌上碰見,幽默抵死,往往能把一些世事細節的觀察寫得尖刻抵死。

  當然,身為今日最暢銷的旅遊作家,他是這種風格的表表者,遠超同儕。例如在《The Lost Continent》裡,他這樣描寫美國愛荷華州那無趣的平坦地勢:「幾乎在它的任何一處,只要踩上兩本電話簿,愛荷華的全部景觀就會立即躍入眼簾」。關於美國中南部鄉鎮小民的無知,這位移居英國十多年的作家有這樣的經歷。

  「餐館女侍問:『這說回來,你又是打那來的阿?蜜糖。』我不怎麼想告訴她我的人生故事,所以只說了:『英國。』」
  『噢,我告訴你一件事,蜜糖,』她說:『就一個外國人來講,你英文說得真不賴耶』。」

  比爾.布萊森的新著《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又是另一次旅程的記錄,而且不泛這類風趣的文筆。只是這一回,他寫的是三年之間如何把自己從一個科學白癡,教育成從宇宙大爆炸到生物多樣性等科學知識都懂得說上兩句的「通才」。

  換句話說,這是一段很個人的旅程,又是一本已包羅萬有的科普書。只是你看過這麼抵死的科普書嗎?
--都市人(梁文道)「內容節錄自商業一台節目『打書釘』

  很有趣的書,呵,不妨去找來看看!  

2004年- 4月30日 (1)


「... 內疚,也許是人內心中最真的一種感情。、或者,,騙得了人,甚至也騙得到自己。內疚,卻騙不了自己。我們都覺得內疚的人,可能,就是我們最愛的人。但,內疚的背後,又總是一幅,另一個人不幸福的圖畫。不過,令他們不幸福,我們通常都不是故意。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會對我們覺得內疚的人最好。所以你試過嗎?我們會巴巴的,對我們覺得內疚的人最好。但有時,我們對自己所愛的人卻偏偏很壞。...」
--自由寫作人 (清心)

對自己最愛的人,會是最壞的。

愛,裡面擁有不同的感覺,而某些感覺,會隨著自私而表達出來,愛本來就是自私,無私的愛?! 於親情、友情或許常見到,但是愛情裡面,卻絕少可以存在的。

「常常說,女人狠起來,可以很真小人。但男人,恐怖的地方是,他也許是愛之欲其死,甚至不是為了佔有、或者破壞;而是,你的死、你所受的苦,就証明了他對你的愛。然後,他還會,像電影裡(標殺令的男主角)Bill一樣,還在那裡等你,等你回來報仇,說"你殺我啦!我都不過是愛你!"(會否給氣死了?)...」
--自由寫作人 (清心)

這樣的愛,真的很可怕。是否像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妄想。愛等於恨,有人說是不懂得愛。也許,了解什麼是「愛」,其實,也是終其生要學習的事。

------------------------------------------------------------------

Res   ←back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