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會在香港的教育機構


以下是慈幼會士由 1927 年在香創辦的教育機構:


聖類斯中學 (1927)

辦學宗旨 提供一個愉快,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並重的教育。

 

香港仔工業學校 (1935)

辦學宗旨 秉承福音的價值觀,以宗教、理智和愛的方法辦教育,使青年在靈、德、智、體、群和美有均衡發展,並在慈幼家庭的氣氛下透過實踐,能積極面對人生,成為良好公民。

慈幼英文學校 (1950 年)

辦學宗旨 秉承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所倡導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仁愛和宗教為三大原則,並透過鼓勵和勸勉,引導學生追求積極人生,將來為社會、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慈幼英文學校小學部 (1950 年)

辦學宗旨 遵照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所倡導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仁愛和宗教為三原則。引導學生追求積極人生。提倡「積極進取,敬主愛人」的精神,使學生面對社會急劇轉變,仍能保持高尚人格,對社會作出貢獻。

慈幼學校 (1951 年)

辦學宗旨 藉著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安全、仁愛和受到尊重的氣氛中成長。

鄧鏡波學校 (1953 年)

辦學宗旨 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聖安多尼學校 (1963 年)

辦學宗旨 本校為慈幼會教育牧民團體之一員,以鮑思高預防教育法開展教育、牧民工作。我們以福音精神及專業態度培養學生獨立、負責、求真的性格,使學生成為一個心靈豐盛、品格高尚、體魄強健、合群和懂得欣賞美的人。

香港鄧鏡波書院 (1965 年)

辦學宗旨 藉著理智、信仰道德及慈愛的薰陶,協助年青人學習、成長。使其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自學、自律及自治的精神;及訓練其策劃、領導的能力。

牛頭角聖鮑思高學校 (1968 年)

辦學宗旨 1.本校遵循會祖鮑思高神父的教導,秉承基督精神,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均衡發展。

2.本校以鮑思高神父提出之「預防教育法」原則及其所倡議的「愛的教育法」作為教導學生的方針。

聖類斯學校(小學部)(1969 年)

辦學宗旨 以聖若望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培育青少年,使他們擁有專業的能力,高尚的品格和靈性的修養。

慈幼葉漢小學上、下午校 (1993 年)

慈幼葉漢小學 (原名石蔭慈幼小學) (1969 年)

辦學宗旨 慈幼葉漢小學,是天主教慈幼會屬下的小學之一。本校遵循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的教導,秉承基督精神,在福音光照下,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學生於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上的均衡發展。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工業學校 (1972 年)

辦學宗旨 本著慈幼會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以宗教、仁愛及理智為基礎,因應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服務,使他們發揮潛能,健康地成長,成為良好的公民。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 (2000 年)

辦學宗旨 本校秉承耶穌基督的精神,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使學生能在德、智、體、群、美及靈育方面有均衡的發展。此外,本校依循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傳給後世的預防教育法,孕育及啟發學生的自我及社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