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特式:
牌具:
一副和廣東牌相同的麻雀,但體積小很多;有四支棒,其中一條印有"莊"字;三粒骰;
洗牌砌牌:
都是和廣東牌一樣洗好牌,但是不用疊起牌的,將牌排好前後兩行便可以,而那四支棒是用來量度牌數量的,即你排好和棒的長度一樣便可,之後每家取16隻,莊家17隻,糊牌沒有槓牌是17隻;
局數計法:
台灣牌一個東即是打八圈牌,打完頭四圈後,東南家要對調位置,西北家也是,當八圈完畢,便再打骰重新執位;
執位:
一開始是放好那支"莊"棒,然後打骰各執東南西北牌,取得東的人便坐在莊位,其他跟著坐南西北位;開局時莊家再打骰決定那人起莊,而莊棒亦交那人;四圈完畢,上下家對調後,尾糊的打骰,再決定那個是莊家起風;第二個東即第九圈時,再重覆一開始的步驟;
拉莊:
台灣牌不是廣東牌那樣局局清數,是有拉莊的,若這局我糊了10番,我便會記低番數,例如:
**對家出沖給我:
ˍˍˍ上家ˍˍˍˍˍˍˍˍˍˍ對家ˍˍˍˍˍˍˍˍˍˍˍ下家ˍˍˍˍˍ
10
**下一局我再自摸10番,莊家是下家:
ˍˍˍ上家ˍˍˍˍˍˍˍˍˍˍ對家ˍˍˍˍˍˍˍˍˍˍˍ下家ˍˍˍˍˍ
10
10 10 11
**再下一局是對家出沖給下家,那我便和他們結數了:
ˍˍˍ上家ˍˍˍˍˍˍˍˍˍˍ對家ˍˍˍˍˍˍˍˍˍˍˍ下家ˍˍˍˍˍ
+10
ˍˍˍˍ
+ 5<-因拉莊(下一局又是我糊嘛,所以要加上面的一半)
+10 +10 +11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10 +25 +11
方法如上,就算連拉多局,也是加上局的一半,如此類推…
但很面的人的拉法是不同的,如下:
ˍˍˍ上家ˍˍˍˍˍˍˍˍˍˍ對家ˍˍˍˍˍˍˍˍˍˍˍ下家ˍˍˍˍˍ
+10
ˍˍˍˍ
+ 5<-因拉莊(下一局又是我糊嘛,所以要加上面的一半)
ˍˍˍˍ
=25
+13<-再加上面總和的一半,若單數便計多1)
+10 +10 +11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10 +48 +11
那分別很大呀,會死人的,若拉得三幾局,嘩∼∼不得了,所以被拉的人便有權到第三局結數,但若你不結,便要到第六局或者另外兩家糊牌才可結啦!真是拉闊!!所以我們只會拉上局,不會跟這個…
若第三局是對家自摸或我出沖給他,那數目便會減半:
ˍˍˍ上家ˍˍˍˍˍˍˍˍˍˍ對家ˍˍˍˍˍˍˍˍˍˍˍ下家ˍˍˍˍˍ
+10
ˍˍˍˍ
+ 5<-因拉莊(下一局又是我糊嘛,所以要加上面的一半)
ˍˍˍˍ
=25
+12<-再加上面總和的一半,因人家吃回我,便計少1)
+10 +10 +11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10 +47 +11
減半後: +23<-因人家吃回我,便計少1)
連莊:
若這局是我做莊打骰,而我又糊牌連莊,我便可放粒顯示1點的骰在開牌牌面上,若我再糊牌,我便可計算3番莊,而下局再放骰便可放2點,再糊便可加5番莊,但若是人家吃我牌包括自摸,我便要輸多這番數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