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逝......~
Last Updated: 20Jul2004
報章名稱:明報
報章日期:二零零二年五月八日
標題:屯門通過 2 億元旅遊發展計劃 廣種洋紫荊設海鮮舫結合本土經濟
閱後感想:
發展本土經濟的計劃終於由市區走進了屯門區,
但屯門區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可吸引到遊客的前來呢?
根據屯門旅遊工作小組的規劃,整個旅遊區發展計劃會以四個主題貫通:
「五灣之旅」、「洋紫荊花園」、「蝴蝶谷研究中心」及「革命歷史遺蹟」。
「五灣之旅」讓遊客在海鮮舫上吃海鮮,確是不錯的主意。
尤是在欣賞海灣夜景的同時可以品嚐到各款的佳餚美食,
對於有錢人家或是一流享受,但對於一般的小市民來說,這算得上是奢侈了。
而且,在發展海灣為旅遊點時,天氣與水質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若在颱風的季節時,海鮮舫不能航行,甚至不能營業,是會對商戶造成損失;
若水質受到嚴重的污染,顧客又怎會願意與海中飄浮的垃圾一起進餐呢?
所以,我認為要在「五灣之旅」發展飲食業就必須有大眾化的選擇與較高級的選擇,
使遊客、普通市民那些「富有」者都可光顧那裡的海鮮舫。
如在靠岸處設立美食廣場,使市民可以在假日共享天倫之樂;
遊客則可以隨意選擇兩處地方,以體會香港各類的飲食文化。
其實在發展本土經濟的同時,
除了要顧及外地遊客的需要外, 也要讓本港市民能享受那些設施。
因為有時市民會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區域而走到別區的旅遊點逛一下
----這也是在假期時的一個消閒好方法啊!
在屯門興建「洋紫荊花園」是一個不錯的提議:
在河濱走廊上有著各式的小攤當,或在附近建築跳蚤市場,也能吸引遊客前往。
若在假日時,政府能劃出一些地方予青少年在一些時段內發揮所長
----如加設技藝表演,或是讓青少年能以自負盈虧的方式來經營小攤位
----是能夠以更廣泛的模式去推動本土經濟。
另外在洋紫荊花園裡,除了廣植洋紫荊外, 也可以加建「飛龍」標誌及售賣其紀念品。
其實,我覺得以洋紫荊作為香港的品牌也不錯,
但既已成定局,政府亦應在種植市花的公園裡加上「飛龍」這品牌。
這樣,市民就能在公園閒逛時增加對「飛龍」品牌的認識。
而於屯門區內設立「蝴蝶谷研究中心」以用作研究珍貴的蝴蝶,實在是一個好提議。
但在同區屯門公園裡的爬蟲館並好像不太受遊客和居民的歡迎,
所以政府要避免這個研究中心會與此有同樣的效果!
若這個研究中心會開放予公眾,就應避免讓訪客破壞該處的生態環境。
而且,在那處的附近是需要有適當數量的配套設施,
才不會令訪客只是到研究中心就一趟就乘旅遊巴士離開。
屯門區其實是一片寶地----有山又有水----其實發展屯門的山為旅遊點亦不錯。
加上稍後西鐵的完工,或許可以使區內的交通網絡更能邁向完善的境界。
屯門不是市區,亦不是郊區,而是一個新市鎮
----在這兒可感受到的不只是市區的喧鬧,
也不只是郊區的寧靜,而是兩者皆能感受到啊!
(Written in 12May2002 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