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逝......~
Last Updated: 20Jul2004
報章名稱:明報
報章日期: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標題:金紫荊廣場 搞茶座藝墟 本土經濟響頭炮
閱後感想:
在我初次接觸「本土經濟」這名詞時,原來只是一個月前的事。
我翻開上一本的周記,就發現在四月初的一篇讀報裡是關於隆重升旗禮的報導。
細閱之下,
我發覺原來自己曾寫下的提議與是篇有關落實灣仔區的本土經濟計劃的報導,
讓我有一種大同小異的感覺……
在金紫荊廣場舉辦藝墟與在文化中心長廊的藝墟,會否產生惡性競爭呢?
據稱,於金紫荊廣場所舉辦的藝墟是以非本地遊客為主要對象。
那兒,將會有十至二十個攤當用作與福利團體合作,
並售賣殘障人士製作的紀念品及批發商供應的精品。
而且,會展中心新翼外的海濱長廊設有小型露天茶座,並提供小食與飲品。
另外,那裡還有攝影藝墟與區內團體所舉辦的歌舞及魔術表演。
而文化中心長廊的藝墟與金紫荊廣場的藝墟只是一港之隔,
兩者的共同賣點是遊客可欣賞到對岸的繁華景色。
但文化中心長廊的藝墟是偏重於大眾化的文化藝術推廣,
並吸引了不少低技術人士及藝術工作者在那兒創業。
根據傳媒的報導,
在文化中心長廊的藝墟雖然可吸引遊人和市民前往,但那兒的商戶生意額並不高。
那麼,位於對岸的金紫荊廣場的藝墟,又會否出現同一情況呢?
而且,時間的配合也是實行於金紫荊廣場舉辦藝墟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升旗禮在八時舉行,於是遊人便會在早上就前往金紫荊廣場;
商戶便需要在八時開始營業。但表演團體是無法於那麼早的時間就開始表演。
若政府有心留住遊客於金紫荊廣場內,
它就應增加那兒的攤位數目和長廊上的長椅數目。
而在十一時和三時安排有團體表演,稍候的時間就讓遊客靜靜的欣賞對岸的景致。
這樣,政府就能在這個計劃上獲得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
作家張曉風曾在書中云:
「聊天的最好境界是:在星空下,兩個垂釣的人彼此坐得不遠不近,
想起來,就說一句,不說的時候,其實也在說,
而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溫柔無邊的黑暗。」
活在都市的香港人,無緣常能有這種境界。
在繁華島嶼上的一角,坐在海旁的一處,
抬頭見那為繁榮付出了代價的天空,在對岸迷矇的夜景襯托下,
與知心好友談天說地,或是用「心」去與其溝通,
細聽那被繁忙都市壓力所蓋過的求救與歎息的聲音。
而其後隨著夜深的來臨,四周的燈光愈來愈微弱,
最後只剩下頭頂那昏黃的街燈映照著那深黑的海面,加上四周一片寂靜,
與知心好友細聽海浪的歌聲,隨著連連的疲勞而睡著了
----這是我心目中的聊天最好境界!
(Written in 26May2002 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