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的葬禮 2003-6-30
老舍的小說,素以幽默諷刺作賣點。無論是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抑或長篇小說,皆能尖銳地諷刺時弊,令讀者在看後不由自主地作出反思。《駱駝祥子》則是老舍最成功的諷刺小品。以一位作家來說,對車伕的生活體驗自然不會認識很深,然而,老舍卻能將車伕的經驗娓娓道來,不但描寫細膩,且令人有一種親切深刻的感覺,可見作者曾長時間作資料搜集,對寫這篇小說,他一點也不馬虎。這篇小說的成功,不是偶然,當中著實滲透了作者本人的心血與汗水。
我們說老舍是一位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駱駝祥子》是最好的闡釋素材。作者以一位拉車的車伕──祥子這主角貫穿整篇小說。《駱駝祥子》並不適合太有同情心的讀者觀看。因為,你自此會痛恨作者。老舍將自身的厄運施加於這善良、老實、勤奮、節儉、有理想、有目標、有抱負的祥子身上。最初,老舍筆下的祥子,就是如此美與善,他並不與其他車伕為伍。他不吃酒、不賭錢、不賒貸、不偷、不騙、不欺詐,他一心要分別為聖,不容許自身沉淪、墜落。他有一個簡單的夢想──以自己雙手養活自己。他腳踏實地的苦幹,只為買得一架屬於自己的車,好拉著車子平淡快活地過渡餘生。
祥子其實是中華民國的縮影。中國人民以勞動階層為主,他們單純、善良,心中存有簡單的願望──靠自己雙手過活。然而,殘酷的現實並不放過這類人。命運如洪水般朝著祥子的理想沖擊,直到理想的圍牆全然擊倒。命運如野戰般朝著祥子的理想啃噬,直到理想全被吞滅。
祥子為何要被冠以駱駝的外號呢?難道就只是由於祥子在逃命時偶然拉出了駱駝來而已?非也非也!細想吧!駱駝的一生與祥子的一生如出一轍──駱駝一生被人牽著走,祥子一生被命運牽著走,兩者均得低下頭,默默地,苦幹著。他們能對誰發脾氣?他們只能靜靜地忍受一切。他們只能這樣渡過他們的一生。不認命嗎?終有一天命運會使你相信,它比你強。認命吧!又如何?它會對你說:你命該如此!
老舍擅長運用對比手法。在《駱駝祥子》中,他也運用上強烈的對比。善良祥子的一點點希望重燃與殘酷現實的一次次摧毀破壞形成鮮明對照。每當祥子有了一點曙光之時,作者總不肯讓祥子好過。曙光出現,黑雲隨之而來。辛勤地儲錢買車,車到手了,離理想的路不遠。然,強盜一來,把車奪去。在心不甘情不願下,他聚了虎妞。再次買車,虎妞懷孕,他預備好好掙錢養活一家三口。然,虎妞難產死去,他得再賣掉車子,一無所有的活下去。他不忍看見自己的落魄生涯,希望重新造人,重拾過往的衝勁。他遇見貴人,遇見沙漠裡的一點綠洲。曹先生為他安排一切,他眼看自己即將可與小福子重過新生活。然,小福子死了。一連串的厄運,他什麼希望也被磨滅了。
無疑,故事結尾的祥子,與最初的祥子也形成一強烈的對比。祥子最後捨棄了拉車的理想,不再拉車。他眼裡不再有欲望之火,心裡不再有希望之光。他出席一切大小葬禮,替人舉花圈輓聯,只為糊口,為苟延自己一口殘存的氣息。他不像人,也不像鬼。沒有人的喜怒哀樂,也失去鬼的自由。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一個極殘酷的結尾。既不讓祥子好過,也不讓祥子死去。留下的,只有令人感到淒清的送殯場面,祥子在當中行屍走肉,為人家舉起一副又一副的輓聯。有一天,祥子也會死去。他的輓聯又當寫上什麼?又有誰可為這可愛可笑可悲可憐的祥子舉起輓聯?
看畢這令人心酸的一幕,或許大家也有個疑問:為何作者不樂觀點,仁慈點,讓祥子留下一點的希望活下去?我想,這正是作者自身的積極悲觀主義作祟,要是讓主角仍有一點希望,這個故事便不會完全。這麼個結尾,其實是對於殘酷現實的最寫實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