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北險地》

 近年在民間團體和政府積極推動下,郊遊活動之風日盛,很多原本沒有路徑的地方也被旅者踏出來了。羅漢塔及北天門,亦有這個趨勢,不過郊野活動首重安全,下雨或有霧勿試。

  鳳凰一地,山之陰屹羅漢塔,山之陽峙南天門,南北俱有鵲名遠播的險域,在香港可以說凡是喜歡野外遠足的旅人,都會慕名一攀羅漢塔這一級險地。位在凰峰的東北面百米以下有一堵巨岩危峻峭立,好像桂林的獨秀峰,又以上伸的仙人掌,實則是高約百呎的懸空危岩,說它懸空,因崖岩矗立脊頂,兩旁深谷,下臨無地,說它危岩,因崖石質鬆且脆,稍加踐踏搖撼,便即脫落,這堵危岩,名為『羅漢塔』又稱『鳳髻』。稍前澗谷內,兩崖夾峙如門,從澗內仰望,上接天際,登天之門,故旅行界稱之為『北天門』。若要徹底連遊兩地,應入溯曹溪的中上游。

 

《曹溪軍帽北天門》

  鳳凰山有三道被旅人稱為「天門」的峽門,分別雄踞於三處不同的地域,朝西面者為鳳壁石澗上源的「鳳凰門」,此門成於鳳、凰兩峰之間,為「三門」位處最高者,亦是最不為人所探索的,而向南稱之為『南天門』的峭門,因它位鳳徑必經之處,故旅人不會感到陌生,位於北面窮壑深峽的『北天門』,亦是鮮為一般旅人所知曉的秘境。

  『北天門』之位置,乃在名地羅漢塔左側的亢谷之內,因天門隱伏於谷中,只有依其下之澗谷上扳,才可以一睹北天門那另具一格的峽門風采。「曹溪」解釋尤多,一解地府陰曹之域,又因此澗中段地塘仔處,有石橋名「水吟橋」,亦有旅人另稱為「水吟橋石澗」。其下游澗途,幽美異常,雅潔泉石均會令人賞心悅目。因流源甚長,應由地塘仔直接入攀曹溪的中游,此段溪道兩旁林茂高展,充積著原始昏暗的氣氛,旁藤樹交織,途中有野生的雪耳和雲耳。澗中分兩源,左源較闊及明顯,源末是廣隍滲顝Y,稱「落鳳坡」接鳳徑第三段。右源較窄及樹木較密,水流漸弱,甚至乾涸,附生植物漸多,主要是藥用植物及濕地野蘭,如「九死還魂草」,「金花草」、「石葫蘆」等。在左方懸崖上有一組石,形如扁嘴狀,頭部至嘴部又像一頂軍帽,輕扣重石之巔,故亦稱「軍帽石」。前方異景突現,羅漢塔拔地而起,這時的角度像仰臥的菩薩頭,與橫崖構成巨型椰羆瓞芊A稱「臥佛崖」真是栩栩如生。

  曲溪收窄,穿過佛肚位置,形成左右兩崖對峙的「北天門」,「北天門」之下為陡峭短崖兼攔水流,谷道叢灌雜起,兩壁漸趨高擁,門牆更益深直,需沿岌岌可危的崖隙折左橫移,迂迴轉下,非有攀石技術者不能穿越,或轉攀羅漢峽繞過後重入曹溪,回望「北天門」,可見其下有較矮的石崖緊貼兩旁,像一對內門,最是雄險。

《羅漢峽》

  「羅漢峽」距北天門不遠,介乎凰峰與「羅漢塔」間的斜道削峽,「羅漢塔」北壁的石骨棱棱為前景,中處長壑橫伏,樹影朦朧,坑頂左挾高坡,右連企崖,形成獨特的峽谷。「峽」與「塔」會構成一幅懾人的天險圖,進出北天門重要的衢道。

《羅漢塔》

  羅漢塔」其形勢絕妙毫巔,以形而論,塔之八方四面模樣變幻不定。大抵東視如筍,南仰如塔,西觀如壘,北瞰若屻,隨茪ㄕP的角度及距離而千變萬化,是罕見天然奇景,故到過的旅人真是絕不後悔。

《一樹岩》

  「一樹岩」與羅漢塔是齊名的,高逾兩米,最闊處約四米,深達七米,但前半部郤是露天。雨季或大霧時澗頂有水徐徐滴下。據說本有一株茶樹獨生岩前,故以此而得名,現樹早已難尋,但巨穴仍在,洞內小樹,矮竹、野草叢生,其洞如古代墓墳的圓拱入口也很奇特。

  繞門穿峽,門後澗道充塞荊棘密樹,礙腳行難,沿脊翻過幾重碎石危壁,上攀鳳凰山的主峰。此段行程畏高不宜,需有攀爬經驗,方可應付。或取羅漢峽山徑繞過羅漢塔西落悛L寺返石門甲出東涌。

 

r路線難度屬五粒星,澗途石鬆樹枯,具攀爬經驗及熟路者帶領,有霧、有雨、強風,切勿犯險,先考慮安全問題,勿輕率從事。r

 

 

 

《回到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