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報
2003-07-02
--------------------------------------------------------------------------------
社評
對大遊行應有的反思
--------------------------------------------------------------------------------
昨天有多少市民參加遊行?主辦單位宣稱五十萬,警方統計是三十五萬,不管誰的統計準確,參加七一大遊行的人數都創下回歸六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既是本港言論自由環境的真實寫照,也是香港各種不滿情緒的一次集中反映,對此,特區政府既要坦然面對,亦應高度重視。
雖然昨天的大遊行是以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作為主要訴求,但我們看到參加遊行的市民,其實訴求是頗多元化,既有不滿經濟環境惡化的苦業主、失業者,亦有對當局處理沙士疫情手法不當的醫護人員;既有對教育政策不滿的師生家長,也有對問責制成效不彰不滿的小市民。可見,23條立法是一條導火線,昨天的大遊行,實質上是市民對回歸六年來特區政府諸多行政失誤不滿情緒的一次總爆發。對此,特區政府要有足夠的體認,不可一概以「遭人誤導」而推搪之。特首於晚間發表聲明,表示理解市民所表達的訴求,並承諾多聽取市民的意見,加強溝通。如果特首的承諾真的兌現,將是這次遊行的一大收穫。
對23條立法,香港的主流民意都是贊成立法的,但市民對政府立法過程中的諮詢手法或具體條文有各種不同意見,這也是正常的。但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23條立法不會影響港人的權利和自由。港府也因應民意要求作了多處修訂,所以,我們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不會是香港的末日。立法後的香港,類似昨天大遊行之類的市民和平示威抗議的方式亦應受法例的保護。
不可否認,香港當前面對經濟轉型,確實存在不少困難。加上沙士襲擊,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在百廢待舉之際,特區政府應加強綜合施政,集中精力搞好經濟建設。如果特首能通過加強溝通,雖一時解決不了問題,也有助於減低市民的怨氣。但是,最終還是需要拿出實績,使經濟好轉,讓香港再起飛。
經濟困難時期,市民自然將不滿集中於政府。然而解決問題的辦法,除了政府作出努力之外,市民大眾作為主人翁亦應發揮作用。溫家寶總理在出席抗沙士表彰大會,引用《禮記》:「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勉勵醫護人員和家屬。這句話,相信同樣可以用於激勵香港人,面對困難逆境,應奮發圖強,自力更生。正如溫總臨別所說,「香港的未來,歸根到底,要靠香港人自己去創造。」
三十多萬人上街,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股響亮的聲音。對於市民諸多不滿情緒,作為當局者不應以客觀因素來推諉責任,亦不應對不同意見充耳不聞,加劇社會的分化。溫總提出的「理解、信任、團結」,既是對全港市民的期許,也是對特區政府的要求,至於「信心、勇氣和行動」,似乎對現時特區政府施政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