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
2003-07-02
--------------------------------------------------------------------------------
民陣號召7.9圍堵立會 特首夜發聲明 關注市民訴求
--------------------------------------------------------------------------------
「反對廿三﹐還政於 民」這句口號﹐昨日在銅 鑼灣至中環的街道上響徹 ﹐超過五十五萬名市民, 在三十四度炎熱的氣溫下﹐上街反對政府就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是繼八九年六四的百萬人遊行後﹐本港最多人上街的一次﹔市民除了擠滿維園草地﹐銅鑼灣、灣仔以至金鐘沿途的街道﹐都擠滿遊行的市民﹐遊行隊伍每到一個地點﹐圍觀的市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表示﹐市民的熱情反映對政府不滿的程度高漲﹐若政府逆民意而行堅持立法﹐他們會發動市民﹐於七月九日恢復二讀《國安條例草案》的當天﹐群起圍堵立法會。
對於有五十五萬名市民上街遊行反對廿三條﹐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晚發表聲明﹐表示十分關注很多市民參與遊行﹐並理解他們所表達的訴求。他強調﹐特區政府充分了解市民重視人權及自由﹐而政府的立場是跟市民一致﹐政府會以以積極維護和保障人權和自由﹐根據基本法循序漸進發展民主。他指出﹐國安條例草案的制訂是香港特區政府在憲制上的責任﹐香港市民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但政府已承諾﹐會確保市民的人權和自由不會因立法而受影響。聲明又指﹐政府清楚知道近年經濟轉型為市民帶來的痛苦﹐現正致力推動經濟轉型成功及採取一切可能措施紓緩失業情況。董建華又承諾盡量多聽市民意見﹐加倍努力加強與市民溝通。他並希望大家繼續發揮在抗疫中的團結精神﹐一同做好疫後重建香港的工作﹐讓經濟盡快全面復甦。
六四後最盛大遊行
昨日﹐五十五萬名市民﹐在三十四度的炎熱天氣下﹐以同樣的熱情見證了香港歷史性的一刻。由民間人權陣線發起的「七.一」反廿三條遊行,參與的市民超過五十五萬﹐是繼八九年六四民運的一百萬人遊行後﹐最多人上街的一次。雖然遊行昨午三時才開始﹐但未到二時﹐聚集的人群已經擠滿維園草地﹐未能進場的人士﹐塞滿告士打道、紀利佐治街以至軒尼詩道的行人路。
遊行人士準時於三時由維園出發﹐由民間人權陣線發言人蔡耀昌、立法會議員劉千石、梁耀忠等人組成的龍頭﹐沿途受到圍觀的市民拍掌支持﹐圍觀的人龍沿軒尼詩道﹐由銅鑼灣至灣仔﹐再經金鐘至中環﹐部分人士即時加入遊行隊伍。由於參與遊行的人士太多﹐因此部分市民﹐需排隊至金鐘﹐朝反方向行返維園﹐再由維園出發遊行至政府總部。
首批遊行人士於四時半已到達中環政府總部﹐較以往數萬人在同樣路線的遊行﹐快了約一小時﹐而大會亦因為參與人數太多﹐取消過往在政府總部聚集高叫口號後才離去的環節﹐大會不斷呼籲走畢全程的人士盡快離開﹐讓後面的人進入。由於政府早前表示﹐計算遊行人數只會計進入維園的市民﹐因此﹐在維園聚集的人離開騰出空位後﹐不斷有市民填滿空位﹐最後一批市民﹐於晚上七時才離開維園﹐於九時左右到達中環政府總部﹐正式結束長達六小時的遊行。
見證香港歷史一刻
遊行隊伍由兩架鐵馬及約二十名警員手拖手開路﹐參與的市民沿途保持秩序﹐雖然沿途有部分支持廿三條的市民﹐怒罵遊行者﹐但沒有引發衝突。遊行人士一直高呼「反對廿三、還政於民、普選特首」等的口號﹐但就沒有針對個別官員的口號。蔡耀昌解釋﹐是次遊行的目的是反對廿三條﹐不是對個別官員的遊行﹐但參與的市民可自行高叫自己的口號。
參與遊行的人士中﹐亦有反對董建華政府施政的團體﹐指董建華任行政長官六年來﹐令香港的經濟每下愈況、失業問題愈來愈獸重﹐加上仙股事件、梁錦松買車事件等﹐政府施政失誤連連﹐遊行期間﹐不斷有人疾呼「董建華下臺」等口號。其中﹐四五行動就製造了醜化董建華及葉劉淑儀的人像﹐以達對特區政府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