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民間信仰的神祗生日,在通勝民曆內載有的神祗,每年有一百六十多個,至今為大埔區內盛行的或有大型賀誕活動舉行的約十多個,部分活動隨著鄉村人口結構的變化而減少或停辦,但至今仍為大埔區甫鄉民所慶賀的誕期,有佛教、道教及民間信仰諸神等,其中部分活動為大埔區內增添不少熱鬧氣氛。

 

天 后 誕


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大埔區內最為熱鬧的神誕。分佈區內的七間天后廟,香火鼎盛,除了赤洲天后廟外,各地皆有大型的慶祝活動。大埔舊墟天后廟由農曆三月二十一日起,在天后宮風水廣場蓋搭戲棚,公演粵劇三日四夜,招待善信賀誕。此外,各廟亦有大量信眾前來拜祭祝禱,期間大埔各社團、花炮會及新界各地團體有舞獅前來慶賀,氣氛熱鬧。


大埔舊墟天后誕之n神花


圖片來源﹕大埔遊蹤



大埔舊墟天后誕之天后神壇


圖片來源﹕大埔風物志

 

關 帝 誕


期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但大埔區內習慣在五月十三日慶祝(當天為關帝兒子關平誕)。大埔區內共有五間廟宇拜祀關帝,其中樟樹灘及碗P曾有大型賀誕活動,戰前樟樹灘例必搭棚公演粵劇,由於樊仙誕是在五月十六日,所以賀誕活動以關帝為先,樊仙在後。兩地大型賀誕活動今已停辦,但各鄉的關帝廟及太和市文武廟在誕期當天,仍有不少善信前來參拜。


神輿(汀角關廟藏)


圖片來源﹕大埔風物志

 

觀 音 誕


音誕一年有四次,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受戒日、九月十九日是登仙日、十一月十九日是觀音入海為水神之日,各地都有善信前來參拜。其中的六月十九日誕期,大埔區之觀音廟及配祀觀音的寺廟甚為熱鬧,馬窩定慧寺及半春園觀音殿亦有眾多佛教徒前來賀誕。
而大家也有聽過「借庫」吧﹖其實借庫是指觀音在每年正月二十六日大開金銀庫,現今來借庫的人,借庫金額已不止是數十萬或數百萬這個數目了。據旺角的廟祝表示,借庫金額通常由一千萬至一億不等。至於能否抽中大額庫金,便要聽天尤命了。其實觀音開庫最初的意思是保佑善信諸事順利、闔家平安,並非專為借錢而設。相傳古時有五百位護法羅漢,為了測試觀音娘娘道行,在正月二十六日結伴易容成和尚到觀音廟化緣討飯,羅漢發現觀音娘娘不僅大開倉庫讓他們享用齋菜,更將剩下的齋菜送給凡間善心人享用,從此正月二十六日被定為觀音開庫之日。後來五百羅漢為答謝觀音恩惠,亦備齋菜宴請觀音,因此後世亦有還庫習俗,而「羅漢請觀音」一句的典故,亦由此而來。後來,後人見「庫」與「富」同音,便逐漸演變為求財的意思。

全港有觀音開庫服務的廟宇
東華三院轄下﹕
香港荷李活道128號列聖宮
九龍廟街/眾坊街福德祠
九龍廟街/眾坊街社壇
九龍山東街90號水月宮
九龍慈雲山沙田坳道400號慈雲山觀音佛堂
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轄下﹕
香港銅鑼灣蓮花宮西街蓮花宮
九龍紅磡觀音街觀音廟

 

大 王 爺 誕


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二月廿五為大王爺寶誕,是元洲仔漁民一大盛事。從戰前開始,善信在大王爺廟側搭棚公演粵劇酬神。因為農曆二月是漁民捕魚旺季,所以賀誕活動改在較清閑的五月或六、七月擇吉舉行。自大埔龍舟賽事在元洲仔旁舉行後,參賽龍舟需在五月初一在大王爺神前禱福,所以近四十年來大王爺誕訂在五月初六端午節後舉行。現在戲棚改搭在大埔舊墟風水廣場,由地區人士組成「慶祝大王爺寶誕演戲委員會」,每年皆齊心戮力舉辦慶典。

 

文 昌 誕


農曆二月初三,大埔文武廟及泰亨文武廟皆有賀誕祭祀活動。

 

樊 仙 誕


農曆五月十六日,昔日碗P鄉例行搭棚演劇,與關帝誕同賀。

 

七 姐 誕


農曆七月初七日,拜祭者多為未嫁少女。她們在七月初六晚準備用五色紙與竹篾製成之「七姐盆」,其中包括有各種化妝用具的鏡、梳及禾秧等物,在誕期當日,組成七姐會的婦女們會大吃一頓。其中在官坑的七聖宮為誕期,很多女士前往拜祭。

 

浴 佛 節


曆四月八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在大埔區內的佛寺皆有紀念儀式舉行。其中馬窩定慧寺浴佛節當天,僧眾用檀香薰成的香水,澆於小佛像中,旁邊供奉鮮花,信徒及法師頒經祈福,並行齋宴,儀式莊嚴隆重。大光園亦大開中門,校園內外洋溢著一片節日氣氛。

文章來源﹕大埔風物志

 

    

This site is designed by Calvin Chan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20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