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村 天 后 宮

 

於林村放馬莆的旁,建有一座天后古廟,名為天后宮,是大埔區內最具規模的天后廟。天后宮建於乾隆年間(一七三六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廟內懸掛有鐫於乾隆三十六年
林村天后宮外貌

(一七七一年)的洪鐘,相傳建廟初期經費欠乏,途經林村之鄧占一夫婦捐巨款使廟得以建成,故廟內鐫有洪鐘及供奉了他們的神位,以資紀念。

該廟以五間二進的建築設計,正殿為天后廟,供奉天后及觀音,兩側分別是文武殿和義祠(龍母殿),右側的文武殿建於清代中葉。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和樊仙宮、福德祠一同重修。一九三五年與傾圮的福德祠併為


                               林村天后宮外貌                圖片來源﹕大埔遊蹤

一廟。昔日每年的關帝誕與樊仙誕一同舉行連續四天五夜的演戲酬神活動。近年因碗P村的遷徒而停辦演戲,但賀誕祭祀活動至今仍存。文武殿內供奉文武二帝、財神及太歲,而文武廟內亦有求籤及廟祝解籤的地方。而左側的祠內則供奉了十二位護鄉烈士,每年秋分,鄉民亦虔誠拜祭。 除本鄉善信外,亦有來自村外的善信,廟內香火鼎盛。

 
左側的龍母殿


左側的龍母殿


圖片來源﹕大埔遊蹤


右側的文武殿


側的文武殿


圖片來源﹕大埔遊蹤

天后廟在道光年間重修,一九六四年遭颱風摧毀,一九六五年又遇火災,一九六七年始全面修葺。

二零零一年,在大埔民政事務署協助下,並獲華人廟宇管理委員會撥款三十萬港元以作重修。廟內現存建廟時所鐫洪鐘、雲板、道光十五年匾聯、一九七六年及一九九二年的廟牌。 自清朝乾隆年間建廟後,林村鄉民訂下十年一屆醮會,稱為太平清醮,並一連五天公演粵劇。

注意﹕廟內是不淮拍照。

 

林村鄉天后古廟重修紀念碑


 
林村鄉天后古廟重修紀念碑    圖片來源﹕大埔遊蹤 

                                                  

天 后

后本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州島人,相傳生於宋朝建隆元年(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三日,年少時在閩境孝悌保鄉,受鄉人稱頒。雍熙四年(九八七年)九月初九白日飛升成仙,後屢顯神[,鄉人立祠祭祀。由於閩粵海路交通聯繫頻繁,在驚濤駭浪中天后多次顯示神异,保護船商,其中亦包括宋朝慶元四年(一一九八年),神助官兵平定大嶼山鹽民作亂有功,得到朝廷不斷封誥賜賞,中國東南沿海島嶼及村莊紛建天后廟,以佑平安。

香港早在南宋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已有佛堂門天后廟的興建。據統計,全港各廟宇中,以天后廟為數最多,清朝以前建立的約有六十多間,其中散佈在大埔區各鄉的現存天后廟亦有七間。一直以來,天后崇拜是本區主要民間信仰之一,不論在海島岸邊或位於內陸的林村谷內,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期間,各處皆有大型的賀誕活動。各廟有大量信徒參拜,酬謝神恩。此外,以天后為祭祀中心的打醮活動,亦在區內各鄉舉行。泰亨有五年一屆太平清醮,塔門及林村亦有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舉行,以佑本境平安。

有關大埔其他天后廟資料,可參照 大 埔 今 昔廟 宇天 后 廟

文章來源﹕大埔遊蹤

 

林 村 天 后 宮 前 往 地 圖

林村天后宮位置

林村天后宮位置                            地圖來源﹕中原地圖

 

 

林 村 天 后 宮 前 往 方 法

大家可以在太和或大埔墟火車站乘塔64K(往元朗方向)在林村許願樹站下車(建議)。若是大家剛參觀過或是的話,可在附近的懷仁街乘25K專線小巴在林村許願樹站下車,下車後沿村路進入就可看見。

 

 

 

This site is designed by Calvin Chan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20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