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的原理
近日讀完一本柴門文的著作。柴門文是誰?看過《愛情白皮書》、《 101次求婚》或《東京愛的故事》嗎?沒看過不要緊,我也是看過一部而已。柴門文就是它們的作者,它們都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愛情經典。我已經忘記了那本的名字。但肯定那不是小說,內容同樣有關『戀愛』,讀起來有點指南/天書的感覺。 『戀愛』在書中被拆開了。『戀』不是『愛』,『愛』又不等於『戀』。兩者交集的時候才是最高境界。『憎』和『恨』也經常被人連在一起,掛在唇邊。我想它們也應該有不同的地方。 成語『因愛成恨』,有愛才有恨。又有『愛之深 恨之切』之說,越愛越恨。恨要講原因,有理由,起碼要付出一點感情。憎一個人卻不需大條道理,那句『雖無過犯 面目可憎』就是証明。憎一個你不愛的人,恨一個你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