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碧雲      六文  《共建誠信社會》

(廉政全港校際演講比賽-第一回合的三分鐘入圍演講稿)

「誠信」是一種美德。在社會角度看,不論在學業、工作、營商、政治等方面均是十分重要的。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云:「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副,表裡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社區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學校則是社區的縮影,父母是子女的啟蒙老師,一言一行均是子女的模仿對象,父母的誠信亦影響着子女的誠信,有的時候,父母兌現不了作出的承諾、說一些認為對子女好的美麗謊言,而這些均是與誠信背道而馳的欺騙行為,潛移默化之下,子女往往會將之「吸收」並應用;而這些往往會應用在學習生活上,如子女為免父母「操心」,隱瞞自己的學業情况而說出美麗的謊言;甚至出現自已或拉攏同學一起作弊以取得虛假成績;或在班會費上作假帳,侵吞公款等等,以上種種,均是失「誠」、失「信」的行為,若將以上行為投放到社會,便是欺詐、行賄、貪污等備受國際關注的嚴重罪行,古語有言:「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未必是誇大之詞。

為此 ,父母更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而校方則應教導同學誠信的重要性,在雙管齊發之下,讓社會未來的棟樑學習誠信,並活在誠信的環境中,為將來諦造一個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