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柳侯祠考古發現千餘古瓷片
廣西發現盤古文化發祥地
廣西出土一批戰國兵器銅鉞
廣西梧州發現一座千年石墓穴
廣西漢墓出土新鮮如初的稻穀殼
桂林發現神奇千年古井
廣西發現80萬年前古人類遺址
廣西柳侯祠考古發現千餘古瓷片
05年3月13日
(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中國廣西文物工作隊和柳州市博物館近日針對著名人文景觀柳侯祠進行挖掘,首期發現從宋代到明清時期的一千多片瓷片、九座清代青石柱礎及古代柳侯祠附屬建築遺址和江西會館遺址等。
新華社報導,據柳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汪遂先指出,這裡出土的不僅包括宋代高足碗、大明宣德盤等生活用具,還有宋代瓦當、卷草小磚等建築殘片﹔發掘出四枚古錢幣,有明洪武通寶、宋紹元聖寶、清乾隆通寶等。自宋代以來到民國時期的器物都有找到,時代序列非常完整,說明這裡一直都有人生活和活動。
廣西柳侯祠是一座為紀念唐代文學家、政治家柳宗元而建的祠廟。據柳州市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這次的考古發掘探明了柳侯祠地下文化遺存厚度,根據對這些文化層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到民國的歷史痕跡和相關的文化信息。940313
廣西發現盤古文化發祥地
2004-9-27
廣西社科院壯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潘其旭說,最新的研究發現,廣西來賓盤古文化具有原生性和原始性的特征,從而在理論上証明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是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據新華社南寧9月27日電,盤古文化是中華民族始祖文化,各地民間都流傳著盤古開天地繁衍人類的神話故事。近來,壯學專家們發現,廣西壯族聚居地來賓的盤古傳說,無論是從原始社會生產條件、原始思維層次、原始婚姻制度還是原始信仰,都具有新石器時代的特征。而流傳於中原河南等地的盤古神話則是一種流變性和再生性的傳說,它結合了道教的理念,是中國中古時期的產物和神話的變異。這証明了廣西壯族地區的盤古傳說遠比北方更久遠。也証明了珠江流域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03年9月,廣西壯學學會專家在對來賓市進行文化考察過程中,發現那裡保留著豐富的盤古文化。於是專家組參照了歷史文獻和有關論著,結合田野實証考察終於得出了來賓是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的結論。但當時的研究只限於對專家的觀點和書籍進行實地考察,並無充足的理論支撐。近來,經過壯學專家對流傳於來賓市的盤古傳說的研究和對北方傳說的比較分析,終於找到了支持這一觀點的理論,即來賓盤古文化具有原生性和原始性。
在今年10月即將出版的《多維視野中的來賓壯族文化──廣西來賓市壯族文化考察與研究》一書中,專家將會對盤古文化的起源問題進行全面剖析。潘其旭說,廣西還將在來賓召開學術討論會,邀請全國的有關專家參加。

|
|
廣西籐縣日前出土一批戰國時期的兵器銅鉞,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西南地區戰國時期的軍事、文化等有著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
據新華社南寧9月13日電,9月初,籐縣新慶鎮興旺村一村民在挖掘房屋地基時,挖出了三件古代兵器。農民將這些文物送到縣博物館,經考古人員鑒定,這些兵器是戰國晚期(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銅鉞。古銅鉞錶面已經氧化,呈紅褐色,工藝精細,有鏟、斧等形狀,用作安裝木柄的尾孔口徑為5-7厘米。
據考古人員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慶鎮曾出土過3件漢代的銅鼓和1件銅罐。考古人員從歷次出土的文物推論,新慶鎮附近可能是戰國時期和漢代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或者古戰場。
銅鉞是一種盛行於商代及西周的古代兵器,用青銅制成,圓刃和平刃,安裝木柄,用來砍斫。

|
廣西梧州發現一座千年石墓穴
2004年6月20日
廣西梧州市蒙山縣新圩鎮日前發現了一座古石墓。據考古專家初步考証,這座石墓可能是漢代至南北朝之間建造的,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有關考古專家正在對這座千年古墓作進一步研究和勘測。

|
2003/11/26 |
考古人員日前在發掘廣西合浦縣一座漢墓時,出土了作為陪葬物的稻穀,黃澄澄的谷殼新鮮如初,令人稱奇。
據新華社北海11月26日電,主持發掘的廣西文物隊熊昭明副研究員表示,這樣的現象在以往的發掘當中從未見到過,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谷殼能夠保存得如此新鮮目前還不知道。
這些谷殼盛放在一個陶制谷倉內。谷倉與陶井、陶灶是漢墓中常見的陪葬物。在一個香爐內,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碳化的香料。這種香料曾在廣東的漢墓中出土過,它的原產地為馬來西亞、印尼、泰國一帶。考古人員據此判斷這是“一個殷實人家的墓葬”。
這次發掘的是一座男女合葬磚墓,初步判斷為男墓的東側墓墓室已經坍塌,并被盜掘一空,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支盜墓者留下的鐵鑿﹔而可能是女墓的西側墓墓室則完好無損,裡頭陳列的陪葬品除了陶倉、陶井、陶灶外,還有陶盆、陶甕、銅鏡、琉璃珠等,均按原狀擺放完好。熊昭明說,以前在漢墓中很少發現陶井井蓋,現在才揭開這個謎,有些漢墓陪葬時陶井並沒有井蓋。
廣西合浦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浦漢墓群所在地。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當地發掘的400多座漢墓中,出土了上萬件文物。在合浦縣博物館展出的一個出土的密封青銅酒器中,仍盛著半罐產於2000
|
桂林發現神奇千年古井
2002/6月 6日 星期四
(中央社台北六日電)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最近發現一口神奇的千年古井,這口古井雖歷經千年滄桑但井水依然清冽如故,雕刻精美的牌坊高高聳立,保存相當完好,連封建科舉的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狀元陳繼昌的親筆題詞都清晰可辨。中新社報導,古井位於距桂林市約二十公里處的靈川縣潭下鎮山口村,井水清冽,長流不涸。據古井碑刻記載,古井始建於北宋初年,原名四方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廣西發現80萬年前古人類遺址
2002年9月11日
考古人員日前在中國廣西百色盆地發現一處大規模的早期人類遺址,發掘面積約700平方米,出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1000多件。有關專家推測,這些石製品距今大約80萬年。這次發掘是百色盆地早期人類遺址歷次考古中面積最大、出土早期人類文化遺物最多的考古發掘。
據新華社南寧9月11日電,新發現的早期人類遺址位於百色地區田東縣祥周鎮百渡村大渡屯以西一公里的大山包上,考古人員發掘出土大批手鎬、薄刃斧、砍砸器等具有百色舊石器遺址典型特徵的打製石器,以及大量古人類製作石器時剝落的石英碎片。其中,手鎬、薄刃斧和石英碎片是百色歷次考古發掘中,首次在地層中發現的。
廣西文物工作隊研究室主任、百色盆地舊石器文化研究專家謝光茂說,這些石製品都屬於原地埋藏,沒有發生過位移搬遷;此外,在加工技術、大小、類型和形制等方面都與以往在百色盆地發現的舊石器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斷,大約在80萬年前,附近就已有古人類生產生活了。
百色盆地長約90公里、寬15公里,考古學家在近30年中共發現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或地點70多處。如今收藏在廣西博物館內的8000多件石器標本,都是陸續從這一帶獲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