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學者通過對被譽為世界象形文字“活化石”的“水書”進行考証和潛心研究,獲得3個新發現和新突破。
據新華社貴陽9月8日電,“水書”是中國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專家認為,“水書”相當於漢族的《易經》,內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書。由於“水書”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流失比較嚴重。近些年來,為了搶救這一文化瑰寶,貴州省有關部門在專家指導下,對“水書”進行了大量征集和搶救工作,目前共征集搶救到6000多本珍貴“水書”原件。
貴州省荔波縣檔案館館長姚炳烈介紹說,“水書”流傳有幾千年的歷史,通過對“水書”的研究,對水族先民的歷史淵源、文字、遷徒等3個方面有了新發現。
據介紹,中國夏陶神秘符號在“水書”中找到了相同的文字記載。由貴州省檔案局提供的24個夏陶神秘符號,這次在荔波縣檔案館的“水書”中,找到了完全相同的文字符號就有十多個,說明這一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字符號,可能是夏文化遺存的一脈,有助於解開困擾考古界40多年關於“夏都”的千古之謎,說明水族至少在夏商時期與漢民族的發展是並列的,水族先民在原始社會就已存在。
“水書”文字研究取得新突破。長期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水書”古文字僅400多個,通過對收集到的6000多冊“水書”進行研究,目前已發現有800多個文字,加上異體字,共有1400多個文字。
水族遷徒的歷史得以進一步証實。長期以來,專家學者認為,水族先民是從南方百越群體中分離出來的,但一直難以考証。專家學者在荔波館藏“水書”中發現有“梅花鹿”的記載,“梅花鹿”在北方有而南方卻無,印証了水族先民北下南遷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