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兩翼通背 通背拳歷史

通背拳學習班查詢電話:9217 8968

在《十八家會少林中》都記載通臂拳乃中國著名拳法之一,其名取義有二。一、取力通於臂,或力由背而通,因又稱通背。二、取象通臂猿猴臂長身靈,故拳尚快捷,講求手快、身輕、步靈、勁硬,其勁講求冷、彈、脆、快、硬。其練求簡、求精,以鬆肩開節為根法,使其力由脊發,臂活若軟鞭,硬似鋼鐵。以摔、拍、穿、劈、圈五掌,與鑽拳為基手。分式操練,交錯運用。其握拳中指屈節透出若雞心,名曰中拳或透骨拳,其動作間有手抹搓,腳震踏,發出劈拍、踢躂音響,震撼對手,形神兼俱,均為他拳所未有。............. .

通背拳名家:

肖華成:
據通背披掛拳譜記載,肖華成,滄州鹽山人氏,清代通背拳名家。少時拜李存山為師,同時學武的還有李文標(字雲表)。後又拜通背披掛始祖左寶梅後人左東君為師。肖苦練武功,可謂爐火純青。其傳人城南馬房肖林彪者,此人三十歲時在京考武秀才,曾與腳行腳夫多人比武,大獲全勝,當地轟動被稱為大鬧瓷器場,其故事後被編為大戲“砸倉敖”。
李文彪:
滄州鹽山辛店人氏,為家傳通背拳。早年拜左東君為師,以拳勇名冠一方,李早年,靠給人做苦力為生,中年時因武藝超群被京城九門提都請至滿清禁軍八旗軍營作武術教頭,肖合成及李文彪傳人有彭此真、于老五、劉長貴、韓寶恆、黃龍潭村黃偉村等人。
黃林彪字偉村:
鹽山黃龍潭村人士,人稱黃六爺,早年與李貴章、張克明學習八極拳,與同宗黃四海被武術界稱之為"鐵胳臂雙黃"。黃四海人稱黃四爺,黃林彪為六爺又有蓋京南之稱。黃林彪後拜肖華成學習通背拳及披掛,其晚年曾收馬英圖為弟子。

流傳在河北省的通臂拳支派繁多,除了老祁門和少祁門之外還有北京牛街的通臂猿門,滄州地區的通臂母拳,兩翼通臂,臂掛通臂等名家如肖華成,黃林彪,李文表,劉玉春,張策,馬英圖,郭長生等....

抹面通臂拳
通臂拳的風格是神形自如,動作舒展,開合吞吐,伸縮爆發,瀟灑矯健,疾速多變。   
其特點是:一快,二活,三多變,四力沉長。 通臂拳的組合招法演練起來「疾若奔騰海浪,又似風雷貫頂;緩如清風拂柳,又似火藥爆炸」。   
通臂拳的小組合為三勢,大組合為五勢。其中勢無定勢,行無定蹤。動中有靜,雖動猶靜,靜中有動。動則以剛為實,靜則以柔為虛。動靜、剛柔、虛實、快慢、陰陽相互制約、相互轉變。從動靜來講,動是絕對,靜是相對。
通臂門人的體形特點是兩臂松活,不端肩、聳肩,而是溜肩。肌肉特點是條型肌肉而不是疙瘩肌。這種肌肉靈活,變轉速快。   
通臂拳的技術要求:   
舉足要靈,不靈則缺乏變轉之機;手足相隨,身步勻整合一。   
通臂拳譜中說:「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   
通臂拳的主要步法:   
激絞連環步法(連擊性強);
不八不丁不二步法(防護自己,前攻順達);
偷步法(放長擊遠);
拖拉步法(攻擊力強);
順步法(勢法之本,基礎功夫);
拗步法(變化招勢,順達快速);
縱步法(爆發力強);
擰轉步法(便於發揮腰腿之力);
風擺柳步法(放松、自然、舒展);
自由步法,亦稱吊死鬼子步法,即拳擊自由滑步法,惟雙手自然下垂(出拳自如移動快)。   
上述步法中,激絞連環步法和拖拉步法,合稱麒麟步法或子母步法,這是通臂拳二十四勢的基本步法。
通臂拳十六字訣,也是校氣十八法的最基本的東西。是調勢調氣的要訣。
其十六字為:「兩臂條直,摟臂合腕;擰腰切胯,沉肩下氣。」
通臂拳勢法中幾個主要勢法的技術要點:
拽(揣)要擰腰撐要直;前劈後橫腰定擰;劈撩掖斬小跨步;攪龍暗火斜身形。
通臂拳組合招法的典范:
劈擊頭顱,撐挖心,拽打兩肋,足踢襠。
普通練功力的幾種方法
(1)鐵牛耕地 鐵牛耕地與現代體育中的俯臥撐很相似,是鍛煉臂力的。但通臂之力是射出、甩出、抖出來的,直出如射箭,揮動如抽鞭。但鐵牛耕地這種力暫時還達不到通臂之力。這裡是為了歷史的繼承,把它記錄下來,以便對通臂拳做全面的研究。
俯臥,兩手扶地,兩腳掌撐地,屈肘,身體向上、向下、向前、向後擺動。
俯地至胸部觸地,再向上探至頭仰起。
腹肌觸地,然後身向前後滑引,先起臀部,最後直臂將全身撐起。
由全掌開始,逐步過渡到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一指止。
通臂拳練力的功法不外以下幾種:
1悠胳膊。
2拽胳膊。
3五龍盤打。
4原地蹲起。
這樣練出的勁是活勁,不僵不死。是全身勁、抽鞭勁,這樣練出的肌肉、關節才能柔。柔則活,活而生變(變即是快)。這樣爆發力大,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