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EST
本人最鍾意玩電腦,以下有小小心得想同大家分享 :
首先,說說Ram。要超頻Ram是很重要的,不要輕視Ram呀!
而SDRAM的挑選也很重要,但現在SDRAM其實已經有PC-133的規格了,只要多花一點錢,並慎選使用大廠的SDRAM,選購SDRAM也可以很容易,而PC-100的SDRAM,只要是符合PC-100 CL-2規格的顆粒,大多在CL-3狀態下也都能夠到達124Mhz左右的外頻,品質好一點的跑133Mhz以上也是有可能的,但你的主機板如果有上述第 2 項能力,其RAM的挑選就沒這麼囉唆了。至於其他週邊也跟超頻有一些關係,但其影響並不如主機板與RAM,故筆者此部分便不再述。
目前的超頻極限幾乎是等於目前intel最快的市售CPU--Pentium !!! 600Mhz而如果你沒有超級的降溫設備,想突破這個瓶頸可能很難,唯有等待0.18微米製程的全新CPU。
好!再來談談對超頻影響甚深的"CPU散熱裝置",目前的散熱裝置依效率區分如下,並附上評語:
1,散熱片=效果最差,就算沒超頻都跑得很不安穩,最不建議使用。
2,散熱片+普通風散=幾乎原廠的盒裝CPU都是如此,散熱片普通,風扇轉速也普通約3600RPM,建議不超頻者使用,要超頻者請更換更有效率的散熱組合。
3,大型散熱片+"大流量風扇"=這幾乎是"強制空冷"(強制空氣冷卻)的最強選擇了,而其中的散熱片亦分了很多種類,較大宗的有"鋁擠壓成型"以及新的"鰭行散熱片",值得一提的是,熱傳導效率最佳的是金,銀,其次是銅,鋁,而其中金,銀的價格過高不適合使用,而銅又因過重且容易變質,所以便宜又耐用的鋁才會奪得廠商的青睞,而何謂"大流量風扇"呢?指的就是"高轉速及風扇葉面積大"高轉速的風扇可以較快做空氣交換,而風扇的葉面積較廣的,則更能有效率的做熱交換,兩者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目前的Socket
370散熱 風扇組,因為CPU面積的關係,只能安裝單一風扇,不若Slot
CPU可以安裝兩顆風扇。
4,水冷交換器=也就是俗稱的水冷,幾乎已經是專業超頻玩家必備的配備,效果相當的良好,只要是氣冷超不穩的,用他就十超九穩了,以前幾乎是玩家自己DIY,而現在已有人量產來販售了,其缺點是:不方便又要擔心他漏水,且安裝上相當麻煩。
5,水冷+致冷氣(片)=只要安裝妥當,避免掉"冒汗",就有機會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而其缺點是致冷器取得不易,安裝更加麻煩,容易因冷,凝結水氣,造成電路短路,損壞零件,不建議草率安裝,仔細評估後再考慮是否安裝。
6,補充以上5點,那就是不論是何種散熱裝置,都需以散熱膏來加強與CPU密合度與導熱,這點千萬別忘記了!
在目前的玩家來講,絕大部分還是以散熱片+風扇,來完成超頻的任務,而其實還有一點會被很多人所忽略,那就是"導熱",千萬別認為加上散熱膏就萬事OK了,散熱膏也是有學問的,有拆過intel原廠散熱風扇的人,就應該注意到intel也是散熱膏愛用者,但其散熱膏的顏色與我們市面上所看到的不同,它是灰色的,不像市售的白色,那是因為他加入了一些秘方在裡頭,秘方是什麼呢?就是導熱良好的"石墨",沒錯就是鉛筆的原料之一"石磨",想當年愛迪生就是用鉛筆心當燈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顆燈泡,所以你只要把2B~9B的鉛筆心,用細砂紙慢慢磨成粉加入白色的散熱膏裡,你也可以有高效能的散熱膏,但只要加到散熱膏變成灰色既可,別加太多會妨礙CPU與散熱裝置做密合。還要再對CPU動一點手腳,我前面提過金屬的導熱能力以金為最佳,其次是銀,銅,鋁.............而你如果手邊有一棵Celeron,你仔細瞧瞧CPU晶圓封裝外皮是用什麼呢?別懷疑是用銀色的錫啦!錫的導熱很差但又為何要使用錫呢?這又要解釋一下了,其實那塊封裝金屬裡面是實心的銅,因為銅容易變質氧化,故需要一層保護,以免你的CPU因生鏽而當機,而那層保護又無法使用便宜的鋁來製作,因為鋁的溶點比銅還高,如果使用鋁來做熱封裝,不但銅會跟著鋁溶掉,還會損壞內部晶圓體.......而此時溶點低又不貴的錫就成了唯一選擇.
而就一般人正常使用CPU來看,影響有限,但對於要超頻的我們而言,核心的高溫不能更快的傳導出來,留在內部,會讓你當的亂七八糟,所以你可以拿出一張細砂紙,別太細,剛好就好以免你磨到睡著了,把砂紙面朝上用膠帶黏貼在乾淨平滑的桌面上,再把CPU放上去,順同一方向磨幾下,再轉90度磨幾下以此方式磨磨轉轉,才能避免磨出斜一邊的CPU,漸漸的你很快就可以看見紅色的銅了,記住磨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的慢慢磨,以免吃緊弄破碗,還有一點必須注意的事,那就是CPU及轉接板等等零件周邊,其內外部的線路很容易因為一點小灰塵,就造成系統短路,所以我建議你在拆解
or安裝新舊硬體時,請把手洗該淨,並且保持手的乾燥,這樣可以避免掉一些不該有的問題,而如果你有"手汗"的問題的話,那你最好關在冷氣房裡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