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方法
(一)持續訓練方法
持續訓練法是指不間斷地連續進行訓練的方法。這種訓練方法不斷地重複運動動作,從而較大地啟動有氧代謝。所以,持續訓練法在游泳訓練中的主要作用是發展有氧耐力,提高技術的穩定性,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在訓練中持續訓練法常用的練習一般採用長距離或超長距離練習。為了發展有氧耐力,在練習中應注意採用持續訓練法。隨著機體功能性的提高,一次性不間斷負荷的持續時間最好達到幾十分鐘。因為有氧供能系統的協調和總的完善直接在要求心血管、呼吸和其他系統平衡地、不斷積極地發揮功能時,在真正穩定的狀態條件下,即當需氧量在工作過程中得到滿足時才可達到。
(二)間歇訓練法
間歇訓練是指在一組某一距離的反復游時,在兩次練習之間有一個嚴格控制休息時間的間歇階段。間歇訓練的一個優點是使運動員能承受較大的負荷,能較好地提高運動員的訓練能力和競技水平。因此,間歇訓練同持續訓練一樣,是我們最常用的訓練方法之一。間歇訓練可以用來發展運動員的有氧耐力,乳酸鹽無氧耐力和非乳酸鹽無氧耐力。
1.發展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該工作是靠肌糖元、脂肪等有氧分解供能)的能力。所以在用間歇訓練發展有氧耐力時,應當注意練習時間、距離和間歇時間的選擇,應以能使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得到提高為標准。
2.發展乳酸鹽無氧耐力
無氧耐力是指身體處於缺氧情況下(或者說當不能獲得充足氧以產生足夠的有氧能量時),較長時間對肌肉收縮供能的能力。進行無氧訓練時,由於欠下大量氧債,在血液中可出現極高水平的乳酸,表明體內主要採用的是無氧酵解的供能方式。研究表明,決定運動員無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是肌肉內無氧酵解供能能力和緩沖乳酸(最大乳酸)的能力。
3.發展非乳酸鹽無氧耐力
對於游泳運動員來說,發展非乳酸鹽無氧耐力,就是提高肌肉力量和速度,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非乳酸鹽無氧耐力的主要功能系統是體內的磷酸原系統。因此,在進行非乳酸鹽無氧耐力訓練時應採用較高的強度和較短的時間,才能動用磷酸原系統而又不產生乳酸積累。
(三)訓練負荷的控制
在現代游泳訓練中,訓練負荷和訓練方向的劃分有著越來越精細的趨勢。這種趨勢表明如今的訓練不再是單純的"數量+強度",而是要求在訓練中有更明確的目標,訓練手段更加專項化和個人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大地挖掘運動員的潛力。目前,大多數運動生理、運動生化專家們認為,訓練負荷僅以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來劃分是不全面的,因為在能量代謝的過程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環節被証明對提高某種運動素質是有效的。近代運動生理學已能確定不同距離和速度肌肉活動時能量供應的百分比,從而可以得知各種距離最大速度游泳時的供能性質和特點,就能在訓練中有針對性地發展相應的供能能力,提高訓練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