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
香港的建造界以住可以全日二十四小時發出噪音,早在八十年代時期,打樁及鑽孔工程由早到晚施工,令不少居民受到噪音的騷擾,當然現在的情況已有改善。自從制定了噪音管制條例,令噪音這個問題受到大大的改善。
目前還有不少市民居住的地區現有的交通噪音問題不能單靠重鋪路面可以解決,還需要更實在的緩解措施,例如設置隔音屏障或音罩。而外國的技術有不少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鑑。例如減音計劃所保護的住宅大多為低層建築物,遠離道路,所以低矮的隔音屏障已減音之效。在香港,情況剛好相反,住宅高樓矗立於路旁,建造很高的隔音屏障或隔音才有效用。這些高隔屏障及隔音必須能抵擋颱風,亦要預留足的流通空間,配合香港常見的低層店所。
香港寸金尺土,道路與建築物之間的空地往往有多種用途,例如給巴士站與攤販共用。如在這些地點建造隔屏障或隔音,便需裝通風設備,以免污濁氣體或懸浮粒子積聚,影響居民或行人。此外,隔音設施的地基還要與路標和路上車輛爭用已是相當狹窄的路面空間,何況還要顧及行人路地底下滿佈的公用設施管線,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現有的道路設置隔音屏障或隔音,造價相當昂貴,要解決的問題也十分多。很明顥,環保署必須借助創新的設計,克服各種技術限制,香港人口稠密,情細研究這些設施是否可行,方可決定。
環保署已展開一項為期十八個月的研究,目的是尋實際可行的方案,解決現有道路的噪音問題。這項研究會全面檢討工程、安全、環境、觀瞻、維修和各式設計的成本。研究結果將提供非常有用的資料,有助政府制訂策略計,消減現有交通噪音。

回上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