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母親河       

 

一看見這個題目,心頓時發了麻。

實在是值得香港人汗顏的! 每次翻閱書本,看到歌頌河流的偉大詩句,什麼 黃河之水天下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真叫人羨慕!

我們的母親河? 香港連條像樣的小溪流也沒有,肉眼可見的水平面除了是公園內人工化的 電動流水外,便是臭名遠播的露天污水渠! 我相信付了高昂排污費的港人也希望它們奔流到海後不要 回流

! 你忘記了沙田城門河嗎?”  ! 它的而且確是我們的 驕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那兒總是各國健兒雲集,而首先衝過終點的,必定被人拋下水 ---- 有時我會想,究竟他們是慶祝,還是被人報復? 也許他們已被勝利沖昏頭腦了,忘記了那條黑漆的、曖昧的河裡最著名的河產就是大腸桿菌!

事實上,打從蝴蝶谷改建成屋苑,侯鳥自米埔撤退,石屎森林的擴展意味著地少人多、人滿為患,的咒語得到落實。唉!其實只要讀過小學課本的人都知道,本地天然資源匱乏,好像除了人多以外,我們甚麼都沒有……

寫到這裡,我不禁問: “難道除了人以外,我們甚麼都沒有? 那到底多年來我們憑什麼可以保住東方之珠的美譽? 為何無根的港人仍可茁壯成長?”

原來,我的想法錯了。母親河根本無處不在,只不過是我們的那條河不是天賦的,而是人行出來的。看看中環蘭桂坊一帶,勤奮拚搏見稱的港人每天川流不息,有時更會逆流而上,而這些縱橫交錯的水道,不正是香港社會的活力之源嗎?

只可惜,最近幾年接二連三的打擊,令人的信心動搖了。我們抱怨,怨時運不濟,領導無方。結果,這條河的流量只會漸漸減少、變慢……直至乾涸為止。

我不知道作用有多大,但我堅信,既然我們得不到天助,要保持成功,唯一可靠的就是自助。保持拚勁,勇敢開拓吧! 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定會重拾昔日那份自信的神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