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masongs "

    要評價Bjork 的唱片,向來都是件苦差事。單是區別她的音樂風格已叫人搔破頭皮,有位任職唱片界的朋友還打趣說,某大唱片連鎖店之所以設立另類音樂部alternative music,原因是店員不懂如何放置Bjork的唱片。

    言歸正傳,雖然外間盛傳拍攝期間Bjork與導演拿斯方杜華(Lars Von Trier)鬧不和,而影評人亦對" Dancer In The Dark "一片亦毀譽參半;但今次Bjork小姐花了整年時間製作籌備的 " Selmasongs "電影原聲大碟則依然維持其一貫有性格高水準的電子迷幻風格。

    然而,必須向各位交代的是,為配合音樂劇原聲唱片的身份," Selmasongs "Bjork過去的三張個人大碟的路線可謂完全不同──她今次走的是通俗音樂劇方向!大量的管弦樂器加上Bjork感人至深的演繹,成功地泡製出一個與電影煽情內容大致相同的殘酷世界物語。我敢保證,就算那些平日接受不了Bjork前衛風格的普羅聽眾,亦會因" Selmasongs "內充滿人情味的演釋而動容。

    不過,諸位Bjork追隨者亦無須過份擔心,我們的女神是絕不會甘心受傳統商業化音樂劇的敘事模式制肘的。最令人欣喜的是Bjork在一定程度的妥協之餘,亦巧妙地將一些超現實實驗音樂意念,如場境音效的使用和充滿未來感的電氣音樂融入細膩的古典弦樂之中。

    縱觀全碟雖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分鐘合共七首歌,但勝在風格統一,迷你音樂劇感覺渾然天成。開首以傳統管絃樂 " Overture " 一曲揭開序幕,然後在第二首〈Cvalda〉內,不停的重複著工廠內機械聲效,有趣地將工業噪音(Industrial Noise)變成了一個獨特的節奏,並配合片內 Bjork 工廠女工的角色。而萬眾矚目的" I've Seen It All ",除了有英倫勁旅Radiohead 的主音 Thom Yorke Bjork合唱作為賣點外,火車聲與管絃樂的配合更是天衣無縫。" Scatterheart " 講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如泣如訴,感人非常。而最後的一曲 " New World " 的旋律重現,更是與開場曲作一首尾呼應。

    總而言之,一如唱片封面與內頁碧玉的不規則拼貼圖像,古今新舊音樂元素的相互撞擊,令Bjork這張首次及最後一次的電影原聲大碟充滿了時空飛行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