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男人
過去的半個世紀,女性發動了性別革命,傳統的男性權力中心遭受正面猛攻,而女性地位則不斷提昇。在權力不斷轉移的兩性戰爭中,男性顯得招架乏力,節節敗退且傍徨無助,進退失據。
事實上,在父權社會(patriarchal society)中,男性的性別角色向來都是強者。透過教育和傳媒系統的建構複製,古典英雄神話的公式──少年離家獨闖,踏上朝聖旅程,沿途接受妖魔毒龍的挑戰,最後取得傳說中的寶藏或美女,正式長大成人榮歸故鄉 ──這就是男性成長必然儀式。當中唯一分別可能只是現代男性的冒險之旅已由努力工作,賺錢養家取代而已。
"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是每個男孩成長的必修課。男孩必須不斷時刻提醒自己是雄糾糾的男子漢,不論言行舉止、衣著打扮,都必須表現男性氣概。性別錯置是青春期少年的夢魘,男孩若身懷「女性化」氣質:文靜、 害羞、不喜歡運動, 個子矮小、皮膚白晰, 娘娘腔, 喜歡烹飪、摺紙、洋娃娃, 必遭同儕譏笑排斥, 暴力攻擊 (相信男讀者都有被人當眾脫褲子 "驗明正身"的慘痛經歷吧!)最可怕的是男性之間經常互相監視, 例如一起看成人刊物, 評論女性身材.
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製造出來的所謂男性氣概不但剝奪人的自由意志,更為男性之間惡性競爭的源頭。 在男人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要面對同類的挑戰(包括內化了的女孩)。失敗於男性而言是極大的羞辱,不喝酒抽煙,粗言穢語便不是男人。男人每天為名利互相 踐 踏,加入足球隊或籃球隊不一定是喜歡運動,而是要成為健將討人歡心。
男性尋找自我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恐懼(fear)和憂慮(anxiety) 等不安全感,可惜,在"男兒膝下有黃金,男兒有淚不輕流" 的金科玉律底下,男人不習慣透露自己的真感覺,更不了解自己的困境與憂慮。為了努力做男人,他們甘心在臉上塗上侵略性強、熱衷權力、暴力、好色、理智、領導能力等所謂男性特質,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一些男人三妻四妾,或對妻女進行暴力鎮壓。結果,整個社會充斥著所謂男性暴力,而最可笑的是他們的根本不知道已經迷失了自我。
在女權高漲的新世代,面對社會的結構性更改,男人挺身而出自衛求變已成大勢所趨了,而"新好男人"和"男性解放運動"等名詞的出現,似乎正好為現代男性形象的重新定位。
腹背受敵的男性解放運動
在七十年代,西方曾出現過一些支持女性主義(pro-feminine)的"男性解放運動"(Men's Movement)。可惜,由於整個運動只是依附婦解革命,缺乏總體精神綱領,故除了令部分男性反思歷年來女性如何被男權歧視壓迫外,根本無法負起解放男性的重責,反而令不少參與其中的男性為自己暴力施行者之身份感到尷尬。另一方面,男人繼續被女權運動的強大壓力弄得透不過氣來。
這個腹背受敵的情況一直維持至九十年代,直到"新男性"之父Robert Bly的出現,他提倡男性需要來一次徹底的變革──在擺脫傳統的"大男人"包袱的同時,必須摒棄過去"男性解放運動"、"柔弱男性"(the soft male)的主張;反之,他提出尋找男性內在特質的重要性。他認為,男人應當不停自我探索,並尋回屬於男人的天職。
如何當一個新好男人?
綜合Robert Bly及其後一些"男性解放"論者的觀點,我們發現要當一個好男人其實並不難。
平衡情緒 (Emotional Balance) :
首先,男性必須放棄一些成見,正如前文提及,害怕失敗,壓抑情緒是男性的致命傷,故此,我們應該鼓勵他們探索潛藏內心的真感覺,學習聆聽和接觸等溝通技巧,並發展屬於男人的感官世界。同時,男性更應發掘內在的剛強個性,在認識恐懼,承認創傷後,積極面對現實,從失敗的經歷中作出自我反省評估,例如在性別解放中,兩性應該結盟,攜手超越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男子同盟 (Brotherhood): 為了保護自己,加上害怕和同性關係過份密切會遭人話柄,男人習慣把同性視作競爭對手,而且不願意在其他男子面前揭露自身的真感覺。於是,坊間的所謂男性友誼,通常只流於膚淺的風花說月而已。但事實上,現代人經常受現實生活環境所壓,單打獨鬥已不可能解決問題。而開放心靈,尋覓同性知心好友共同分享;學習謙恭,建立男性之間的親密互信關係,甚至參與男性團體都是治療人生路上累累傷痕的有效手段。
尋回天職 (Male Vocation): 往昔的所謂男性成長的必然階段(如集體偷窺,醉酒鬧事),幾乎統統都和暴力有關,但其實這些暴力行為根本和男性天生剛強的個性無任何關係,而"男性解放"則主張找回已失傳的男性天職──當個好丈夫積極參與家務;或以好爸爸的姿態照顧下一代,進而學習如何從傳統中釋放自己以及女性,達到兩性雙贏的目的。
其實以上不過是三個基本入門要點,而且是單向式的。作為一個時代女性,妳應該主動和身邊的男士分享討論,告訴他們女人的真正需要,讓他們成為真正受人歡迎的新好男人。
後記:
社會上許多男士聞女權二字色變,女性主義鼓勵女性爭取應有權利的主張時常被曲解為剝奪╱威脅男性的大女人主義。結果,兩性之間的衝突只會變成永無休止,甚至愈演愈烈的鬥爭。但事實是,矛盾通常源自誤解,當大家意識到男性也可以是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之時,我們才會明白男女雙方的共同參與和合作,才是達致真正的「性別解放」,「兩性平等」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