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 胡恩威
理想的情況是每一個人依據自己的經驗和條件,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但這種自我認識的過程可能十分十分痛苦。
認識自我要掌握一些方法,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我們學習認識自己的方法;因為只有透過認識自己,我們才知道甚麼是最適合自己的。例如現在香港的學生在中三以後便要選擇唸文科或是理科,但這些唸中三的同學是不是對自己有足夠
的認識,能作出適合自己的決定?
但香港是一個重理輕文的社會,唸理科的學生都被視為精英;這種價值觀的而且確影響著香港每一個年輕人的決定。而作為設計這個教育環境的香港政府,有沒有察覺這種文理分科制度的後果?例如導致很多應該和適合唸文科的人,強迫
自己去唸一些不適合自己的理科,又或者令一些文科、理科都有天份的學生,也不可以盡情學習自己的興趣。
教育是一個Soul
Searching的過程,Soul
Searching是十分個人的,也是完全感性的。但感性和感覺往往來自理性的認識,不應該來自幻覺和空想。
香港現在教育最大的困局,來自政府和當權者把教育簡化為一種「職業訓練」的過程。香港的教育把人的七情六慾都去掉。人只是一種生財工具,人的價值只是在經濟上的。香港最不會處理情感的間題,因為從小我們就被培養逃避主義、簡化主義的態度,習慣了抗拒思考。
西方現代化的一個大突破,就是對人類存在意義的重新介定,一種Soul
Searching。人權、自由、民主、科學,就是這個Soul
Searching的產物。
經濟日報
– 31.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