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台請放棄專制,還歌於民

郭繾澂

 

十萬人在元旦上街遊行,要求普選。這是市民對民主的訴求。不禁想起四大電子傳媒的音樂頒獎禮。公平與否,見仁見智,真正關心的,恐怕比上街要求民主的人更少。

頒獎禮賽果不是向不關心的人交代,四台各有擁躉,觀眾和聽眾才是他們需要交代的人。賽果若然違返這些人的訴求,當然不會有很多人上街示威,唯一的後果,是被觀眾和聽眾離棄。而離棄的後果,不是那幾個頒獎禮沒人入場,是同類型的電視或電台節目的收視率或收聽率,愈來愈低。

說近年的頒獎禮為歌手服務,不算太過,否則不會出現喊苦喊忽的場面,有也不會如此頻密。民意在這些頒獎禮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以歌曲播放率計分,請問觀眾聽眾有沒有能力決定播什麼
歌﹖

答案是——無。

主打歌由唱片公司決定,推薦歌曲由四台高層各自決定,每周播多少次也是規定的,電台如是,電視如是。

過去還有點唱節目,今天已不再聽見。偶然有觀眾在電話遊戲中要求點唱,主持老大不願意,而且歌曲無得選擇。

年尾列出一堆歌手讓大家投票,不是在網上便是在現場,都是集中由一小撮人在特定的環境下決定。

陰謀論者說得獎名單內定,且看各台下一年度是否有得獎歌手相助,投桃報李便知。

這些都是次要,問題是在流行音樂低潮期仍然不能做到「還歌於民」,讓群眾真正的口味在各大電子傳媒中反映出來,恐怕無法推動整個樂壇向前邁進。

每首主打歌都是「欽點」出來的,現在連主持也沒有興趣播歌,遑論個人的心水推介。

不要埋怨沒有好歌或好歌手,傳媒近年的做法根本不讓觀眾及聽眾憑耳朵去決定,於是音樂節目的收視率和收聽率不斷下滑,事實勝於雄辯。

頒獎禮的賽果,尤其是那些叫受歡迎的歌曲獎項與唱片銷量出現嚴重分歧,才叫人吃驚。

搞公平公正頒獎禮還是其次,幾間電子傳媒是否應考慮放棄獨裁的音樂政策,還歌於民。

2004年1月 4日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