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除了停課還做了什麼﹖        陳冬
     

      【4月 1日 明報專訊】對抗世紀疫症,需要全民皆兵,這句話絕對不是陳腔濫調,而是要每一位市民都做好預防措施。應付社會危機,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對於大學生,要求當然要比一般的市民高。


      有一位大學教授對於大學生的表現,感慨萬分,他說,抗戰時期,大學生投筆從戎上戰場殺敵,組織話劇團宣傳抗日,最起碼的是上街募捐,籌款買車買藥支持軍隊。這段歷史已經沒有人提起了。

      香港面對病毒肆虐,大學生可以做什麼呢﹖最起碼應該組織健康教育的義工隊,到各社區普及衛生和醫學常識,接聽熱線電話,安撫市民情緒,通過不同形式慰問醫護人員。但實際上他們的表現如何呢﹖

      總的來說,直接或間接投身對抗病毒的不多,中文大學的醫科學生,到威爾斯醫院參加救援工作是最英勇的表現,值得讚揚。但不幸有醫科生感染病毒,而中大學生會,竟然發起簽名運動,呼籲學校停課,同學們踴躍支持,意思就是你得病你活該,最好不要傳染給我。這或許是自保行為,更離譜的是連最起碼的自保措施也要人家來照顧,他們投訴學校或學生會不給他們提供口罩,使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

      不少論者早已得出結論,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是社會菁英,對他們有任何期望都是緣木求魚,這或許是現實的估計,但難道要求他們努力學習,不要輕言停課也算是過分的要求﹖他們有沒有想過,在「大敵」當前,一個界別輕言放棄,對於仍然堅守前線的人有多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