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
卷五
考核考生理解,思考,組織,文字表達等能力。
試卷要求考生聆聽一段錄音與閱讀文字,圖表的材料後,以寫作方式完成試題所指定的任務。
試題與生活事務有關,篇數與字數按題目而定。
佔全卷成績百分之二十。
修辭應用
修辭技巧是一種積極修辭的語言現象。它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往往可以造成超脫尋常文字、尋常文法以至尋常邏輯的新形式,而使文辭呈現出一種動人的魅力,同時還有著啟迪構思、結構文章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在寫作中注意恰當地運用修辭技巧,就可以收到更加形象、感人、繪聲繪色的藝術效果。例如豐子愷憑著豐富的想像力,構成了這樣的一個比喻:「人格中的真善美就是鼎的三個足。有了這三個足,鼎才能傲然屹立。」這個比喻利用「人格」與「鼎」的相似性聯繫,將人生在世首先要做到求真、求善、求美的道理深刻地揭示出來,耐人尋味。 比喻 利用乙事物來說明與其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之處的甲事物,稱為比喻。比喻的三個要素是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點。比喻的類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它可以使事物描寫形象化,深奧道理顯淺化,情境描繪生動化,是一種運用十分廣泛、使用頻率很高的修辭手法。例如:「你攀登過這樣的大山嗎?它高插雲霄,有的山頂還有終年冰雪的帽子。雲霧像是束在它腰上的輕紗。」(秦牧《雄奇瑰麗的中國山水》)雲霧被喻為「束在它腰上的輕紗」,逼真形象,一座沉睡的山被寫活了,成了一位輕歌曼舞的姑娘。 一個完整的比喻,通常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份組成。按照這二部份的隱現情況,可分為 明諭、暗喻和借喻這三種基本類型。 明喻:有本體、喻體及喻詞。喻詞有彷佛、好像、像是、像、似乎是、有如、猶如、正如等。如《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暗喻: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如:「妳是嬌花,我是綠葉,我希望常伴在妳左右。」 借喻: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如「天上張著灰色的幔」,本體原是黑雲,但沒有寫出來。 下面的比喻句能否成立?為什麼? 答案:不能成立。因為在地圖上是看不見「像明亮的鏡子」一樣的地中海的,即修辭手法的運用離不開實際的語言環境。
比擬 運用聯想,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描寫,稱為比擬。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它有助於抒發感情,渲染氣氛,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銀燭照紅妝。」(蘇軾《海棠》)詩人將海棠花比作美女,生動地刻畫了花的紅妝粉裹的嬌美神態,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對花的憐惜眷愛之情。又如:「如今時間多寶貴,這兒光陰泡茶喝。」(《諷刺與幽默》)這裡把「光陰」當作可以泡的飲料,是說時間在品茶閑侃中白白浪費了,實為可惜。 怎樣理解文章標題《長江病了》? 答案: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但今天對森林的濫砍濫伐而導致的水土泥沙俱下,沿江工業污染的日益嚴重等等,使這條千百年流淌的江河不堪重負。作者將長江比作母親,抒發了對母親病況的悲哀之情,喚起人們要保護長江,善待自然,使人與自然在和諧相處中共同發展!
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表達的事物,而借用和該事物有密切關係的事物來代替,稱為借代。借代的三個要素是本體、借體和相關性。它可以引起聯想,加深感受,使表達突出、鮮明而又富於變化,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修辭手法。例如:「因為當初我們都曾夢想成為文學家,而且還說過酸溜溜的話:要握莎士比亞的筆,不舞拿破侖的劍。」(逯耀東《三人行》)文中以「握莎士比亞的筆」借代「寫出與莎翁媲美的作品」,以「舞拿破侖的劍」借代「指揮大軍征服四方」,生動地寫出了當初「我們」立志於文學創作的豪邁情懷。 請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借代方式。 答案: 1 以特徵「布衣」代本體「平民」。
誇張 描述事物時,運用超出客觀事實的語言來渲染強調事物,稱為誇張。它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引起人們的豐富想像,使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羊腿的肉真鹹,酒也是土豆做的,可楊帆吃時,那香勁兒能饞得死人都活過來。」(鄭萬鵬《當代青年三部曲之一》)這種餓壞了的極度描寫,不僅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反而使人感到十分真實,彷彿見到了他那狼吞虎嚥的模樣。又如:「叫一聲『請』!一齊舉箸,卻風捲殘雲一般,早去了一半。」(吳敬梓《儒林外史》)這裡把吃了一半的時間大大提前,極言速度之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下面的誇張句能否成立?為什麼? 答案:這是一個並列的誇張句。第一個詩句可以成立;後續句不能成立,因為「江水嘩嘩流」是本來就存在著的自然現象,不是唱的結果,而誇張應與現實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後續句應改為「唱得江水向天流」,或「唱得江水倒著流」等等。
仿擬 根據交際需要,故意依照現有的詞句或篇章,模擬出結構相似的詞句或篇章,稱為仿擬。仿擬分為仿語和仿調兩類。它可以引起讀者的想像,加強感染力,具有生動活潑、幽默詼諧和諷刺的情趣。例如:「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僕,服務於民。腳步邁基層,民情入腦深。談笑有百姓,往來無私情。可以明實況,察真情;無謊報之亂耳,無偏頗之愛心。蘭考焦裕祿,贏得萬民欽。眾人雲:公僕精神。」(《公僕銘》)全篇仿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讚美了焦裕祿式的人民公僕,表達了老百姓的心聲。生動形象,幽默詼諧。 寫出下列仿語的本體。
答案: 1 「入『香』隨俗」是一個仿詞,本體是「入鄉隨俗」。
對比 把相反、相對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稱為對比。它可以鮮明地提示出對立著的美與醜、善與惡等等,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例如孫談甯《農婦隨筆錄.買到買不到歌》:「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慾;錢可以買到床,但買不到睡眠;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能;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奢侈品,但買不到文化;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威望;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文章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錢」不是萬能的。特別是那些至善至美的東西,永遠不是錢所能買來的。 「滿招損,謙受益」的同義對比句是什麼?請舉例說明它們所表達的事理。 答案:同義對比句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例如,唐太宗謙虛謹慎,重視臣下諫諍,勵精圖治,形成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而唐玄宗雖曾業績輝煌,但後來日益驕奢,不理政事,以致引來安史之亂,國力因此而逐漸衰落。
映襯 用類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要的事物,稱為映襯。映襯分為正襯和反襯兩類。它可以使主要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深化主題。例如唐代一小女孩與送她到京城的哥哥分別時作詩吟道:「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小女孩用秋雲、黃葉和南歸的大雁這些淒涼的景物來襯托自己愁苦的心情,使惜別的感情更為濃烈。這是用類似的景物來襯托類似的心情的正襯,表達效果是:武則天本來要留小女孩在身邊,聽了以後很是感動,就讓小女孩同她哥哥一起回家了。 據說東晉謝安很喜歡這幾句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案:詩句用「楊柳依依」的樂景,來反襯士兵被迫離家上戰場的悲哀;用「雨雪霏霏」的哀景,來反襯士兵不顧行路難,急切回家的歡樂。這種表現手法(反襯)「益倍增其哀樂」。謝安派弟弟和侄兒打勝了淝水一仗,自然更能體味詩中的悲樂之情,所以他認為這幾句是《詩經》裡最有藝術性的詩句。
反語 故意用相反的話去表達本意,稱為反語。它比正說更有力量,有著辛辣、幽默的表達效果。例如一次打獵,後唐莊宗帝踩壞了許多莊稼,反而要殺斗膽勸說的縣官。這時,皇帝身邊的伶人衝到縣官面前罵道:「你這個胡塗官,難道不知道皇上愛打獵嗎?你應該把這塊地空出來讓皇上打獵,為什麼偏要讓老百姓種莊稼呢?難道你怕老百姓餓肚子嗎?怕國家收不上稅嗎?皇上打獵事大,老百姓餓死事小,國家收不上稅事小,難道這個道理你不懂嗎?」伶人表面上罵縣官,實際上是誇他愛國愛民;表面上支持莊宗,實際上是批評他。莊宗聽完這番話,恍然醒悟,便把縣官放了。可見,反語不僅有著旁敲側擊的作用,而且還有著「曲線救人」的特殊表達效果呢。 都德《柏林之圍》「他是儒夫上校,一個拿破侖帝國時代的軍人,在榮譽和愛國觀念上是個『老頑固』」這句話裡,也有反語嗎? 答案:「老頑固」是反語。貶義褒用,肯定了上校的愛國主義這一優秀品質,並且顯得詼諧幽默。 雙關
借助語境,利用語音或語義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稱為雙關。雙關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類。它可以使語言含蓄幽默,機智巧妙。例如: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裡的「絲」字,諧音雙關「思」,意即只要一息尚存,癡情不改。實指堅貞的愛情。
十八歲就離開家鄉上海的台胞張先生,煙癮很大,一天得抽一盒多。他頗有傷感地說:「以往只要心情不好想家時,就會點煙來抽,一抽就是幾十年,想戒也戒不掉。」(《兩岸關係》2002年第2期)
答案:表面上是說抽煙戒也戒不掉,實際上是說幾十年來一直想家,不想想家卻做不到,悠悠鄉思,情真意切。屬於語義雙關。 婉曲 用委婉曲折的話來表達本意,稱為婉曲。婉曲分為婉言和曲語兩類。它平和動聽,使人容易接受;曲折別致,使人耳目一新。例如有個商人要把一塊美玉送給新官子罕,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你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這就是子罕拒收美玉的婉言,既講清了道理,又使對方易於接受,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如:「代表主任今天和她說的話,只有路旁的嫩草、渠裡的流水和地裡青稞知道,它們不會說話。」(柳青《創業史》)這是借嫩草、渠水和青稞來烘托代表主任說話的絕密的曲語,生趣盎然。 下面語段及詩歌裡有沒有婉曲的表達?
答案: 1 「走後」和「退場」都是「死」的曲語,可以避免不願直說的話語。
象徵 借助於某種具體事物,以表達特定的含義,稱為象徵。它寓意深刻,感情真摯,意境無窮,簡煉而又形象。例如:「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和繁榮,也意味著愉快和歡樂。」(峻青《秋色賊》)這裡的「秋色」,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徵,而是收獲與繁榮昌盛的象徵,它使人們在秋色的欣賞中,獲得一種愉快歡樂的心境。又如日本象徵繁榮昌盛的不是秋色,而是櫻花。例如:「櫻花和『瑞雪靈峰』的富士山一樣,成了日本的象徵。」(冰心《櫻花贊》)這樣,人們一看到怒放著的櫻花,就會想到日本的文化與風情。 在描寫中,你知道「歲寒三友松、竹、梅」、「紅豆」、「東籬」、「鴻鵠」、「鵬程」都象徵著什麼嗎? 答案:「歲寒三友松、竹、梅」象徵堅強的意志和高潔的品格。「紅豆」象徵愛情,源於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東籬」象徵隱逸的生活,源於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鴻鵠」象徵志向高遠,源於《史記》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鵬程」象徵遠大的前程,源於成語的「鵬程萬里」。
排比 用一組結構相似的語句或段落,把相關的內容連續表達出來,稱為排比。它語句整飭,連貫通暢,一氣呵成,有著「壯文勢,廣文義」的作用。例如:「一個人的生態和心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朋友圈決定的。朋友使我們耳軟,朋友使我們盲從,朋友使我們變得比自己更好或更壞,因此,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人生,重組朋友就是重組人生。」(余秋雨《朋友送來一本書》)作者用意義相關的排比句,把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影響闡述得十分透闢,為後面的結論「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人生,重組朋友就是重組人生」作了必要的鋪墊。其中三個「朋友使我們」是提挈語,起著強調的作用。 下面的語段除了用了排比之外,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答案:既是排比,又是擬人和層遞。
對偶 用一對音節相符、結構相同的語句來表達相近、相關或相反的內容,稱為對偶。它內容上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式上整齊對稱,和諧悅耳。例如:「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兩句上下相對,平仄相諧;並且還巧妙地將動景「聽春雨」、「賣杏花」與靜景「小樓」、「深巷」結合起來,描繪出了江南特有的春光,意境清新,頗有情致。對偶不僅適用於詩歌文章,還可應用於文章標題、小說回目、商品廣告和詞句題寫等。」 「金沙水拍懸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塞」(毛澤東),為什麼要改為「金沙水拍雲崖暖」? 答案:因為原句的「懸」是形容詞,高而陡的意思,與下句中的名詞「鐵」不對應,欠工整,所以改為名詞「雲」。
層遞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按意義的大小、多少、深淺、輕重等依次排列,稱為層遞。層遞分為遞升和遞降兩類。它環環緊扣,可以使人的認識層層深入,加強說服力;還可以在幽默風趣中鑄造意境。例如:詩人鄭板橋「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一詩,前三句用的是層遞手法,實寫雪花之多。最後一句是虛寫,即無數片雪花落入梅花叢中,卻花雪不分,融為一體,是雪?是梅?「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全詩意境清新優雅,令人驚嘆不已,佩服得五體投地。 看看下面的句子,分析作者如何運用遞升和遞降的修辭技巧。 答案:這段話從輩分上說,是遞降;從內容上說,由「本分」到「和善」到「高貴」,逐層遞升,告訴了我們做人應具備的道德修養,既是讚美又是勸戒。
反復 有意把某一詞語或句子多次重複地使用,以達到強調、突出的表達效果,稱為反復。反復分為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兩類。它可以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增強敘述的條理性和詩歌的旋律美。例如:「那一天,我沒去,聽說村裡不少人一塊送這隻大乖鳥兒,聽說劉大嫂哭得很傷心,聽說這只禿鷲不肯離開劉家,不肯上吉普車,幾個人把它拽進車裡,它側著頭,把眼睛貼住後玻璃窗使勁兒看著劉大嫂。」(趙忠祥《歲月情緣》)文中間隔使用的三個「聽說」,突現了劉大嫂和鄉親們與養護了多日的禿鷲難分難捨的別離之情,令人感動;同時也使所敘述的事情層次清楚,脈絡分明。 談談下文中「反復」的表達效果。
「最前面的是一個穿紅衣裳的小女孩,她就像迸射出的一團火,飛也似地向他撲來。她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近……」 答案:「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近……」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演進過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
設問 為了提起下文引起別人注意而提出問題,接著自己作答或只問不答,稱為設問。設問分為自問自答和只問不答兩類。它主要是喚起讀者的注意,以突出強調後面的答案。例如:「……只見沙海上出現一片褐色的峰巒,像一堵廢棄在沙海中的城堞。是雲?是霧?是煙?還是沙漠中常見的海市蜃樓的幻影?還是翻譯同志眼尖,脫口而叫著:『駱駝!駱駝!』」(彭齡《在貝都因帳篷裡作客》)作者面對出現的褐色峰巒設下種種猜測,緊緊抓住人們的注意力,造成起伏不平的語勢,最後解出「駱駝」的答案,寫得繪聲繪色。 下文中的設問屬於哪一種?答案是什麼? 「日本日立公司電機廠,五千五百人,年產一千二百萬千瓦;咱們廠,八千九百人,年產一百二十萬千瓦。這說明什麼?要求我們幹什麼?」 答案:只問不答式設問。不用回答的答案是:差距太大,啟發人們去思考縮小差距的種種辦法。
反問
為激發本意而問,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稱為反問。它用否定句式表示肯定意思,或用肯定句式表示否定意思。它可以加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發人深思。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最後一句反問,抒發了詩人「古來征戰鮮有人歸」的慨嘆之情,要比直陳「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一將功成萬骨枯」情味更濃,更能撼人心脾。
以下兩個反問句的本義是什麼。
答案: 1
句子強調了處於順境的人只要認真觀察思考周圍的事物,同樣能寫出好的作品。就像馮驥才先生那樣,他寫出了《鋪花的歧路》、《義和拳》、《霧中人》、《神鞭》等許多上乘之作。
頂真
用上句結尾的詞語做下句的開頭,使鄰接的句子首尾蟬聯,上傳下接,稱為頂真。它可以更好地反映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繫,有著結構緊密、貫通流暢和活潑俏皮的語言特點。例如:「人影溶進了晨霧,晨霧溶進了湖水,湖水溶進了琴聲,而琴聲,溶進了我的心。」(油畫《早晨》配詩)這首抒情詩採用頂真手法為我們依次展現了一個個化出化入的動人畫面,銜接緊密,清新自然;動靜相宜,情趣盎然。
漢語成語豐富多彩,你能用頂真串聯多少呢? 答案:意氣風發、發揚光大、大有可為、為人師表、表裡山河、河清海晏、晏然自若、若無其事、事必躬親、
繪聲
利用擬聲詞來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性和真實感,稱為繪聲。例如:「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衝激著海邊的礁石。」(楊朔《雪浪花》)擬聲詞「唰」不僅逼真地摹擬出了浪濤騰空的巨大音響,而且還把浪花四濺的瑰麗的景象生動地映襯了出來,形象而又傳神。
下面兩段文章中擬聲詞「嘩」的表達效果一樣嗎?
答案:句子一的「嘩,嘩,嘩,嘩」節奏舒緩,描繪出了一種恬靜的氣氛。句二的「嘩嘩,嘩嘩,嘩嘩嘩」節奏越來越快,描繪出了一種十分緊張的氣氛
繪色 利用顏色詞描寫事物的性狀和情態,稱為繪色。顏色詞可以幫助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絕妙動人的畫卷,使人如歷其境,如見其狀。例如:「其實光是那朗目爽心的色彩,就會使人陡增食慾──碧綠的嫩韭,橙黃的雞蛋,油紫的扁豆,嫩白的豆腐,鸚鵡綠的白菜幫,著實像是高超的丹青手畫出來的一般。」(劉紹棠《小橋•流水•人家》)作者用不同的顏色來描寫菜餚的色彩,鮮明耀眼,使人賞心悅目,自然「陡增食慾」。 請談談下面文章中顏色詞的表達效果。 「一進入清幽的紫竹院,就置身在綠色之中了。頭頂上是墨綠的松,淺綠的柳,腳下是淡綠的草,身旁盡是翠綠的竹……」 答案:四個顏色詞描寫出了「綠」的顏色差異:墨綠、淺綠、淡綠和翠綠,很有層次。不同的「綠」點綴著清幽的紫竹院,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
|
資料來源:
http://www.chiculture.net/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