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中國引起
綜觀世界歷史的發展,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中國引起。而我們也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二次世界大戰的史例中得到引證。
德意志帝國,是一個在1871年普法戰爭戰勝法國後成立的新興政權。因為當時的世界己被英法兩國瓜分,而德國的資本主義卻需要大量的殖民地以供應大量的廉價資源及廣大市場。因此,在德皇威廉二世希望得到「陽光下的土地」號召下,德國開始和列強爭奪殖民地,並開始在世界上擴展其影響力,而結盟制度雖然也是一戰開打的一大要素,但正如列寧說,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若無德國與列強爭奪殖民地,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納粹德國(第三帝國)是挑起二戰的國家。一九一八年柏林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後,德意志帝國變成共和國,稱威瑪共和國。由於國人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以及後來的經濟大蕭條,令國人不支持共和國。希特勒,一位「巴伐利亞下士」,在「德國人將會像齊菲格般浴火重生」的口號、以及希特勒的天賦口才下,納粹黨在1933年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在國會縱火案以後,希特勒成功地控制全國。納粹主義認為雅利安人(日耳曼人)是世上最優秀的人,他們必須用刀劍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而蘇聯廣大的東歐領土正是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之處。為此,希特勒駐軍萊茵區,吞奧併捷,最後出兵波蘭,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既然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呢?會是德國引發嗎?明顯地,現在的歐盟標誌了歐洲各國沒有什麼興趣再吞併其他國家的土地,他們也不能再佔全殖民地。而德國也不會引起世界大戰。
既然歐洲不會引起世界大戰,美國會引起世界大戰嗎?儘管美國先後引起了無數的地區性戰爭。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美國本身已是世界強權,引起世界大戰只會令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而美國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受襲後才參戰,所以美國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會不大。而俄國現時的國力不振,又受北約的威脅,前加盟國一個接一個成為親美國家,加上內部的人口老化及減少,還有軍力的衰退;縱使俄國有極右的光頭黨(新納粹),但他們缺乏一位像希特勒般的領袖,可以說,俄國少則二十年,多則五十年,將無所作為。
那麼,最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也只會)是我國引起。
我國自清朝起(至新中國成立前),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國土受列強分割,失去自主及領土、主權的完整。即使是中華民國的成立,我國四分五裂的狀況依然存在,只是由列強變成列強背後支持的軍閥。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令中國成為一個自由而統一的社會主義中國。但正如列寧所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戰爭是消滅戰爭的戰爭」,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毛主席時代的中國時刻都準備和資本主義國家開戰。到了改革開放,中國不再時刻準備和資本主義國家開戰,但卻走上了原始積累,從極左走到極右的道路上。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作者更說明美國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右的中國。加上我國領土的不完整(釣魚台)、過往列強瓜分及入侵的歷史,令我國開始出現了民族主義、沙文主義,更有可能發展至極端民族主義(其實已經開始萌芽了)。加上我國對能源的需求,無形中就和德意志帝國及納粹德國對領土的要求一樣。一但中國由一位極右、極端民族主義者掌權,為了得到能源,為了滿足極端民族主義,為了領土的完整,一個實行社會主義但卻是極右的中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絕對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極有可能。正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1974~1977)對一戰的評價:「這場戰爭在當時看起來是那樣的不可避免,可現在看來它的發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在將來卻是那樣的不可避免。
有人會問:「印度也是一個大國,她從前是英國的殖民地,不是比中國更慘,更有可能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如果只是從前是否殖民地這一點,印度的確更有可能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印度本身的種姓制度,以及印度教與回教的不和關係,令印度人難以發展出一種民族主義,更不用說極端民族主義了。而且印度實行的是資產階級民主。領導人必須對選民負責,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依照美國對印態度,如果印度出現令美國不滿的領導人,相比起中國,更容易將之推翻。而從軍力比較,印度空軍用的是美、俄的F-15,F-16,米格機、蘇愷機;海軍的航母,是英國制造,不用說艦載機也是外國貨,可見軍備大多依靠外國。打地區性戰爭,沒有禁運還好。一但發動世界大戰,在美英等國的武器禁運下,過不了多久就只有捱打的份兒了。而我國大多數軍事科技已到達了自行創造的地步,如紅箭-8反裝甲飛彈、殲十戰機、梟龍戰機、以及潛艦,在國際上可謂有口皆碑。即使被實施武器禁運,也可以自行生產,也可以支持一時三刻。
因此,在不久的將來,歷史書中,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不是德國,不是俄國,而是中國。
2006/10/1初稿
2006/10/3修定